靠山屯是一个大村,有自己的村民合作社。
这合作社,其实是供销社的下属机构,里面有售卖粮、油、布、面粉、肥料、日常生活用品等等。
其中,大部分都需要票。
里面有两名售货员,但没有正式编制。
而陆明远就不一样了,他这是真真正正的铁饭碗,从此转为城镇户口,吃上国家粮。
合作社送来了五条“大生产”香烟,十多斤散装高粱酒,还有不少花生、瓜子和油炸副食小吃。
陆家堂屋小院子里,村民自带板凳,坐在一起侃大山。
老少爷们,喜滋滋地喝高粱酒。
妇女们七手八脚地帮忙泡茶。
嘴馋的孩子,像过年一样,眼巴巴地盯着零食,时不时上去抓一把,做贼一样装入口袋,捂得紧紧的。
一群七大姑八大姨,围着陆明远就是一顿夸。
“明远这孩子,真是越看越俊俏,是十里八乡难得的好后生。”
“是啊,还是陆家嫂子有福气,本来以为明洲够有出息了,没想到明远更有出息。”
陆明远有些不乐意了:“黄大娘,我这销售员,还是弟弟争取来的呢,他比我厉害一千倍、一万倍。”
可惜,他的抗议没人理会。
“你瞧瞧,明远这孩子,还懂得谦虚,多难得。”
“也不知道周老太婆是不是吃了猪油蒙了心,放着两个有出息的孙子不疼,偏偏要疼陆明峰那个废物。”
“别提了,我要是孙子有明远、明洲一半的出息,做梦会笑醒。”
……
周应兰站在院子外,听到里面的讨论声,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愣是不敢往里面迈。
黄惠琴看着屯子里的妇女,吃着喷香的油炸小吃,狂咽口水,忍不住开口道:“婆婆,咱们也进去,吃一点吧。”
周应兰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吃、吃、吃,就知道吃。馒头不会蒸、馍馍不会做,要我老太婆服侍你,还嘴馋人家那一口吃的。”
黄惠琴指着她的嘴角:“婆婆,那你这里的口水怎么回事?”
周应兰连忙把口水擦干净:“有、有吗?哪有口水。走了,回去了。一个售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