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子共进晚宴,对大臣而言都是天大的恩典,更遑论寻常百姓。这场晚宴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震动。
“听说了吗?陛下昨晚接见了那些大学的状元。”茶馆里,一位身着青衫的食客放下手中的茶盏。
“可不是嘛!”对面的中年人连连点头,“我那做小吏的表弟亲眼看见的,说是每人都得了一封御笔书函呢!”
“这些读新学的书生,倒是好运气。”又一位客人插话道,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茶馆掌柜擦拭着桌面,笑着说道:“这有什么好羡慕的?现在谁家孩子不能去考大学?只要肯用功,明年说不定就轮到你家孩子了。”
第二日,大明日报便以整版篇幅报道了这场盛事。报纸上不仅详细记录了晚宴的过程,还特意刊登了几位状元的照片。一时间,整个京城城的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件事。
“爹,我也想去考大学!”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拿着报纸,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
“好好读书,明年就有机会了。”父亲慈爱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感染所有人。国子监的学生们坐不住了。
“简直岂有此理!”一位身着儒衫的青年将手中的报纸重重拍在桌上,“我等读圣贤书多年,何曾得过如此殊荣?”
“就是,这些学杂学的后生,凭什么能得到陛下如此厚待?”另一人愤愤不平地说道。
“嘘,小声点。”年长些的学子连忙提醒,“别忘了去年的国子监案。”
这句话顿时让众人噤若寒蝉。去年那场风波,让不少人吃尽了苦头。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只能压在心底。
乾清宫内,崇祯立于窗前,目光投向远方。
皇太极的崛起,让整个北方局势都变得微妙起来。
这位建奴新主,不同于其父努尔哈赤的粗犷作风,反倒显得更为城府深沉。他废除八王议政,组建朝廷六部机构,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更令人侧目的是,他开始大量启用汉人,试图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
从一个军事集团向正规政权的转变,皇太极走得很稳。
“陛下,这是今日的奏折。”王承恩轻声道,将一叠奏折恭敬地放在案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