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予欢听出了话里的轻视,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韩小姐说得对,我们确实没有名师指点。不过书法这东西,贵在真性情,未必非要循规蹈矩。”
她说着,伸手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毛笔。笔杆温润,触手生凉。沈予欢略一沉思,便提笔沾墨,在洁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
笔锋游走间,自有一番洒脱意趣。她的字不似韩雅芸那般规整,却带着独特的韵味。有如行云流水,又似清风拂面。每一笔都是随心所欲,却又暗含章法。
“好字!”人群中有人惊呼,“这字里有灵气!”
韩雅芸的脸色微变,端庄的面具出现了一丝裂痕。她死死盯着沈予欢写下的每一个字,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沈予欢和苏芸写完后不再停留,继续往展厅前走去。
二人来到墨韵展区,这里参观的大多是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专注地凝视着展柜,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展厅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古色古香的装潢相得益彰。
沈予欢站在人群边缘,目光落在玻璃展柜里陈列的各色文房用品上。古朴的玄砚上雕刻着精美的纹路,砚台表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乌黑发亮的墨条整齐排列,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松香;各式各样的毛笔静静躺在红木托盘中,兔毫、狼毫、羊毫各具特色;宣纸堆叠如雪,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
旁边的大屏幕正在循环播放制作工艺的视频。从选料到成品,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匠人的智慧。画面中,老匠人们专注地挑选兔毛,手指在毛尖间轻轻拨动,仿佛在抚摸最珍贵的宝物。
“妈妈,你看那个爷爷在做毛笔,好厉害!”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打破了展厅里的宁静。
沈予欢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男孩正拉着母亲的手,兴奋地指着屏幕。男孩穿着一件天蓝色的小西装,黑亮的眼睛里满是好奇。
“我也想学写毛笔字,可以吗?”小男孩仰着头问道,脸上写满了期待。
年轻的母亲温柔地揉了揉儿子的头发,“当然可以,不过要先答应妈妈,一定要认真学习哦。”
“嗯!”小男孩用力点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看着母子俩向书法教室走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