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功夫就和好了一大盆面团。
“秋菊,你这面和得正好。”陈玉梅满意地捏了捏面团,“软硬适中,包饺子最合适不过。”
林秋菊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娘,我在家的时候经常帮着和面,早就习惯了。”
张巧云在一旁打趣道:“这不是巧了吗?咱们家老二最爱吃饺子,以后有秋菊在,他想吃饺子就方便多了。”
这话一出,林秋菊的脸更红了,低着头专心和面,却掩饰不住嘴角的笑意。苏长河在一旁剁肉,耳根也悄悄红了起来。
苏明月吃完面条,一个喷嚏猝不及防地冒了出来。她揉了揉鼻子,心想莫非是有人在念叨自己?正想着,院子里传来一阵车轮的声响。
“牛车来了!”苏长川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院子里,张木匠正和苏远山一起把新做的牛车推进来。这牛车做工精细,每个细节都很考究。车厢用上好的木料,打磨得光滑发亮,车轮也是特制的,比一般的牛车轮子要结实得多。
“张师傅的手艺果然了得。”苏远山围着牛车转了好几圈,越看越满意。
玉星懒洋洋地躺在牛棚里,对主人的忙碌视若无睹。苏远山看着这头懒牛,不禁莞尔:“这牛倒是和明月一个德性,就知道躺着。”
“爹!”苏明月不满地嘟囔了一声,却也知道父亲说得在理。
到了晚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摆上了桌。羊肉饺子、炸肉丸、鱼丸汤、蒜香鱼片、红烧肉、辣子鸡丁、爆炒兔肉、葱炒豆腐、酸辣白菜,香气四溢。桌上的菜色比往年多了一倍不止,每道菜都色香味俱全。
“我的天啊,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菜!”张巧云看着满桌的菜肴,眼睛都亮了,“就是在镇上的酒楼也没这么多菜啊。”
陈玉梅端起酒杯,脸上带着笑意:“来,咱们干一杯,祝咱们家越过越好。”
众人纷纷举杯,就连不会喝酒的苏明月也端起了装着白水的杯子。酒过三巡,气氛越发热闹起来。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你争我抢,连平日里最不起眼的鱼丸都成了抢手货。苏长河只抢到一个,懊恼得直跺脚:“早知道就该多做些鱼丸的。”
饭后,张巧云和林秋菊收拾残局,男人们也被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