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帽檐滴下的不知是汗是血,军装下摆结成盐霜,像给怒海镶了道草绿滚边。

    咔嚓!

    这一幕深深刻进姜宁宁的心口,也记录在相机当中。

    她忽然想起当年上课时,任课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

    “总得有人记住!”

    “笔杆子要插在炮火最猛的地方。”

    热血在姜宁宁血管里流淌,她举着相机往前走,胶靴突然踩进齐腿深的海水中,险些被浪头掀翻。

    幸好铁柱眼疾手快拉了她一把,把她拉上去。

    姜宁宁心有余悸。

    经海风一吹,身体冻得瑟瑟发抖。

    幸好她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来一块姜,干嚼两口,火辣辣的滋味瞬间沿着喉咙蔓延至全身。

    那股彻底止住那股子冷意。

    姜宁宁仅仅是打湿一截裤腿,可那些子弟兵们,寒冬腊月却站在冰冷的海水中。

    “我没事,再往前走一走吧!”

    七十年代的相机技术尚未发展到能够提供高像素成像的水平,距离太远,拍出照片比较模糊。

    铁柱深深地看了她几眼,本以为这位娇滴滴的女同志会吓得鬼哭狼嚎,却出乎意料地坚韧。

    思索几秒,他拿出腰间的军工绳打了个圈,“你扯着这根麻绳,我拉着你,就不怕被海浪卷走了。”

    “谢谢铁柱同志。”姜宁宁也不矫情,把手腕套进去,尽量不给对方添麻烦。

    铁柱继续在前面带路,尽量踩在平稳的地方。

    又是一个两米高的海浪迎面打来。

    “接龙!接龙!”

    突击队长的嘶吼压过雷声。

    战士们弓成青铜色的桥,脖颈爆着青筋,沙袋在脊梁间翻滚传递。

    姜宁宁举起相机,镜头对准英勇的战士们,取景框瞬间灌满泥浆,颤抖着按下快门。

    十八岁的娃娃兵跪在泥里打桩,三十斤重的麻袋压得锁骨生疼,血水顺着杉木刺往下淌。

    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掌心蹭过带血的绷带,右兜鼓着半截没写完的家书。

    被刮倒的"人定胜天"标语牌半浸在海水中,红漆正一缕缕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