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科技\"她触摸着屏幕上跳动的《李卫公问对》文字流,\"是十万英魂的执念在供能!\"全息沙盘显示,潼关地下的十八道防御层,正是按唐代李靖的六花阵排列。
突然警报大作,外星母舰出现在同步轨道。没等众人反应,潼关遗址自动升起等离子屏障,将陨石雨般的攻击尽数反弹。监控视频里,隐约可见持槊的唐代骑兵虚影在屏障中列阵。
星链归宗。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目睹了奇迹:十二座古战场遗址的能量脉冲突破大气层,在近地轨道编织成《武备志》记载的\"天罗地网阵\"。杨小月认出这正是郑和下西洋时的星图导航阵。
\"启动归宗程序!\"她将玄武镜接入太空舱控制系统。随着镜光扫过北斗七星,所有能量脉冲突然显形——那是用不同朝代兵法文字组成的防御代码,赤壁之战的火攻计与鄱阳湖水战的舰阵在其中交相辉映。
外星母舰释放的腐蚀剂在接触能量网的瞬间,被转化为《孙子兵法》的量子文字反向侵蚀。硅基指挥官的最后通讯充满困惑:\"碳基生物怎能把历史变成武器?\"
永镇山河。战后重建的居庸关长城,杨小常轻抚新立的量子碑。碑文记载着此战关键数据:古战场能量墙累计阻挡17亿次攻击,相当于节省三百枚氢弹的能量消耗。
\"它们永远不会懂,\"杨小波将青龙杖插入烽火台基座,\"这是五千年血火淬炼的文明韧性。\"随着杖身生长出量子藤蔓,居庸关遗址自动接入全球防御网。
在酒泉基地的庆功宴上,杨小丽展示最新成果:用古战场能量培育的\"忠魂水稻\",其根系能释放令硅基生命退避的量子波。风吹过试验田,沉甸甸的稻穗低垂如历代名将收鞘的兵刃。
《星门雄关》
地脉觉醒。居庸关云台的汉白玉突然迸发蓝光时,杨小波正在修复坍塌的箭楼。他手中的青龙杖感应到地下传来的能量脉动,杖身藤蔓自动钻入岩缝,反馈回的量子图谱显示:整座关城的地基竟是某种生物晶簇的拟态。
\"立即封锁景区!\"他刚接通应急频道,七十二座敌楼同时响起电子更鼓。全息投影在关沟上空交织,竟重现1449年于谦守城的立体影像。蒙古骑兵的量子虚影撞上能量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