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可否对俞伯牙的琴技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小游道:“俞伯牙的琴技肯定是非常高超的,不然,就难以依靠琴声表达出情意。《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并认为其高超的琴艺乃‘积学’而成。然据《乐府解题》:‘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这就是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得道之后的俞伯牙,创作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音乐作品,相传《高山流水》琴曲是他的作品,另古琴曲《水仙操》也伯牙所作。咱们等一会儿就可以欣赏道俞伯牙创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
何碧香道:“《高山流水》是不是就是根据咱们先前听的故事里的情节进行创作的?真的能通过琴音表达出高山和流水的意思吗?”
段郎道:“我对于音乐也算略知一二。琴音的表达情感,一般是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的,第一是旋律。旋律是音乐的语言,是直接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其次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我们把它称作音乐的节拍;另一种是内在的,我们把它称作音乐的节律。再次是曲调。曲调是音乐的气质。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气质,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意。”
导游小游道:“看不出段王爷还真的懂音乐呢……我与许许多多的音乐家都有接触,我为他们当导游,我向他们介绍旅游知识,他们也向我介绍了不少音乐知识。所谓知音,最原始的意义就是懂音乐——不过,现在而今眼目下,知音的含义已包括但不限于懂音乐了。我们于是乎把‘高山流水’列为得遇知音或知己之典故。‘高山流水’不仅仅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清袁于令《西厢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也用来比喻人与人的相知。《大宋宣和遗事》前集:‘说破兴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白苏珍多次来琴台游玩,都没有这次收获大。于是说道:“我来这里的次数不少,收获也不少,但加起来也没有今天的收获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有了段王爷这位前无古人的知音……”
段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