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就是承认——或者叫默认。”
阿娟不希望大家一早就争吵,催促道:“上车了上车了,抓紧点,吃了饭之后,咱们要去黄帝陵。面对咱们共同的老祖先,我希望大家多积口德,不要说那些打架过孽的话……”
黄帝陵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陵墓是有历史依据的。《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在远古时代为有蟜(jiǎo)氏居地,称作蟜山;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城中宫即位于此,以后演变成桥山。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朝历代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
段郎一行在阿娟的率领下很顺利地来到了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但见这桥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风景异常秀雅。段郎赞叹道:“大家来看,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这条连线是西北至东南走向,也就是说,黄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此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名)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大家知道,一旦说起风水,段王爷就会不厌其烦地解释,为了减少段王爷发表意见的机会,大家只好保持沉默。
段郎见大家都对此不感兴趣,也就知趣了,有些话自然不可说不说了。
顺着旅游步道走进了山间密林,阿娟道:“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古柏林了。据说这里共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的3万多株,最古老的名叫‘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
何碧香道:“咱们在黄帝手植柏前面留个影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