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 > 第26章 阴差阳错,引风波(2/7)
非常明白,这两女既然能够跟随王伦一起出城,还要去水泊梁山避难,想来日后必然会和王伦有上一段情缘,这得当做压寨夫人看待。

    不过,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军师,还是要干点正事的。

    于是,他上前一步说道,“寨主,这两日在此等待寨主,我还劝说了我一位朋友一同上山。”

    闻焕章说罢,把身子往旁边一让,展现出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人来。

    这个年轻人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一副书生模样,见了王伦,行了一礼。

    “这位是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在太学读书,今年新及第的进士,因多次上书皇帝,深中时病,条陈兴国治邦良策而被奸党排斥,近日因为弹劾朱勔在江南花石纲害民,被奸党诬陷,革了功名,投奔我处暂住,我便招他一起上山。”

    这个李若水王伦前世就知道,那是个大忠臣,在靖康之耻中,其刚烈不屈,获得了“南朝一人”之美誉。

    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掳走,李若水也在其列,他眼见着金人欺凌二帝,变怒骂金人,金人先是破开李若水的嘴唇割下舌头,后又挖出他的怒目,断去他的手指,眼见李若水依然不肯屈服,仍然口齿不清的怒骂敌人,甚至扑上去撕咬爹,金人最终将他凌迟处死,李若水死时年仅三十五岁,堪称壮烈。

    要是这样的忠臣多一些,也许大宋朝也不会亡。

    王伦也很高兴,但也不解的问道,“以清卿先生高才,为何肯屈尊我们梁山泊啊?”

    李若水淡然一笑道,“儒者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我若是在庙堂之上,若得势,虽一念可救万人,或一念而害万人,但终究我走不得那条污浊路,与其如此,不如真真实实在江湖上以自己之力,救些百姓,即便寥寥数人,也不枉了。”

    李若水还补充了一句,“况且,闻焕章先生认定的人,我信得过!”

    王伦听了李若水但话,不由得感叹道,“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王伦甚为感佩啊,先生若在梁山上见到王伦所行不值得追随,王伦恭送先生另去他处!”

    李若水听闻,笑道,“王寨主不怕我真走了吗?”

    “只怕先生走不掉,因为我王伦绝对可折服先生!”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