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搜身程序,除了必备的笔墨纸砚,任何可能用于作弊的物品都不允许带入考场。考试过程中,还有训练有素的士兵在考场内来回巡逻,一旦发现有作弊迹象,立即严肃处理。
选拔考官同样是科举筹备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姜悦深知考官的公正无私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科举的质量和声誉。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广泛搜集信息,精心列出了一份候选考官名单。这份名单中既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儒,他们在学术领域造诣深厚,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堪称一绝,能够准确评判考生在经义方面的水平;也有在朝堂上政绩斐然、经验丰富的官员,他们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实际的处理经验,能够从实践的角度对考生的策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然而,贵族们却在暗中蠢蠢欲动,试图破坏她的计划。
他们买通了名单上的一位官员——礼部侍郎赵宇。赵宇平日里表面上对姜悦毕恭毕敬,实则早已被贵族们收买,成为了他们安插在姜悦身边的一颗棋子。在朝堂之上,赵宇按照贵族们的指示,突然发难。他满脸义愤填膺,言辞激烈地指责科举制会扰乱朝堂秩序,选拔出的人才不可靠。他声称科举考试的规则过于理想化,无法真正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会让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寒门子弟混入朝堂,导致国家政治混乱。姜悦早料到贵族们会使出这一招,她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向赵宇,冷静地反驳道:“科举制广纳天下人才,打破了以往贵族世袭官职的垄断局面,为楚国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若仅凭出身选拔官员,那些真正有才能的寒门子弟将永无出头之日,国家又如何能够进步和繁荣?”楚御也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严厉地斥责了赵宇的不实言论。赵宇见势不妙,只好灰溜溜地闭嘴,心中暗自懊恼计划的失败。
但贵族们并未就此善罢甘休,他们恼羞成怒,变本加厉地四处散布谣言。他们在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等场所,故意宣扬科举考试只是一场闹剧,是姜悦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而精心策划的阴谋。这些谣言如同一阵恶风,迅速在民间蔓延开来,一时间,民众议论纷纷,许多原本对科举充满期待的学子也开始动摇,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姜悦感到压力如山般巨大,但她骨子里那股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