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走眼了,你这改革之策确实利国利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对姜悦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认可。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姜悦提出要整顿楚国的吏治,选拔贤能之士时,又遭到了一些守旧官员的抵制。这些守旧官员长期以来在官场中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享受着特权带来的好处,自然不愿意失去这一切。他们在朝堂上纷纷进言,指责姜悦破坏祖宗阵法。
“选拔贤能?这不是乱了规矩吗?我楚国向来以出身论官职,岂是能随意更改的!”一位年迈的官员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声叫嚷着。
“就是,这女子不知天高地厚,妄图改变楚国的官场秩序,简直是大逆不道!”另一位官员也跟着附和。
面对这些压力,姜悦没有退缩。她向楚御详细阐述了吏治腐败对国家的危害:“大王,如今楚国官场腐败成风,官员们只知谋取私利,不为百姓办事。长此以往,民心必失,国家危矣。只有选拔贤能之士,才能整顿官场风气,让楚国焕发生机。”她言辞恳切,眼神坚定,让楚御深受触动。
随后,姜悦又提出了一套完善的选拔考核制度。这套制度规定,官员的选拔不再仅仅依据出身,还要考察其才能和品德。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官员给予奖励,对于贪污腐败、不作为的官员则予以严惩。
在楚御的支持下,姜悦开始对楚国的官员进行考核筛选。她亲自查阅官员的政绩档案,走访百姓了解官员的口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那些尸位素餐、贪污腐败的官员被一一革职查办,而一批有才能、有担当的年轻人则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一时间,楚国官场风气为之一新,行政效率大幅提高。新上任的官员们充满干劲,积极为百姓办实事,楚国的政务处理得更加顺畅,百姓们对朝廷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如今,楚国在姜悦和楚御的治理下,已是一片繁荣景象。郢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交换着琳琅满目的货物。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肆茶楼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酒楼里,食客们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谈论着楚国的新变化;茶楼上,人们悠闲地喝着茶,分享着最新的商业信息。城外的农田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