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干裂的土地,询问老农附近河流的情况以及以往水利设施的状况。原来,曾经有一些简单的水利工程,但年久失修,早已无法发挥作用,而官府对此却不闻不问。姜悦意识到,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关乎着无数百姓的温饱。
随后的日子里,姜悦和随从走过了楚国的许多乡村田野,每到一处,她都与百姓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百姓因为家中男丁被征去服徭役,田地无人耕种;有的则因为疫病横行,缺医少药,生活陷入困境。姜悦认真地将每一个百姓的诉求都详细记录下来,从赋税问题到水利灌溉,从徭役负担到医疗救助,她深知这些都是新政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姜悦遇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怀中抱着瘦弱的孩子,眼中满是无奈。这位母亲告诉姜悦,孩子到了该读书识字的年纪,可村里没有学堂,自己也没有钱送孩子去城里读书。姜悦意识到,教育的普及对于楚国的未来同样至关重要。她询问村里其他人家的情况,发现有不少适龄儿童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姜悦还了解到,一些有手艺的村民因为缺乏传承和推广的渠道,技艺逐渐失传,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楚国文化的损失。
随着走访的深入,姜悦越发坚定了改革的决心。这些百姓的苦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都成为了她推动新政的强大动力。她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为了楚国的百姓,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她必须勇往直前。回到府邸后,姜悦对着记录的竹简,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要将这些百姓的声音融入新政之中,让新政真正成为造福百姓的良策。
姜悦开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她将赋税问题细分为税种繁多、税率过高以及征收方式不合理等方面。针对水利灌溉,她研究了楚国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分布,思考如何制定合理的水利建设和维护计划。对于徭役,她考虑如何优化征调制度,既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又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在医疗救助方面,她设想建立官方的医馆和培养专业的医者,以应对疫病的爆发。对于教育,她计划在各地设立学堂,聘请有学问的人担任教师,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姜悦深知,推行新政并非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