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着。研究小组参考古籍记载,结合实际观测需求,开始制作浑天仪、圭表等仪器。浑天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天体位置和运动的复杂仪器,其制作工艺极为精细,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耐心。姜悦亲自参与到浑天仪的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她都严格把关,力求做到精准无误。从材料的选择到零件的加工,从部件的组装到仪器的调试,她都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制作圭表时,为了确保圭表的长度和垂直度准确无误,她带领小组成员反复测量,不断调整,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制作出了符合标准的圭表。
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一座宏伟而专业的天文台终于在都城郊外的高地上拔地而起。天文台的主体建筑高大而坚固,观测室的穹顶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室内摆放着制作精良的浑天仪、圭表等天文观测仪器,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一场与宇宙的对话。
从此,研究小组便开始了系统的天象观测工作。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坚守在天文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仰望星空,记录着星辰的轨迹和变化。在寒冷的冬夜,寒风刺骨,吹得人手脚麻木,但小组成员们依然冒着严寒,准时来到天文台,进行观测工作。他们的脸庞被冻得通红,双手也被冻得僵硬,但他们的眼神却始终专注而坚定,丝毫没有因为寒冷而退缩。在炎热的夏日,天文台内酷热难耐,蚊虫肆虐,但他们依然全神贯注地观测着天空,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蚊虫叮咬得他们浑身是包,但他们却浑然不觉,沉浸在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之中。
在日复一日的观测中,研究小组逐渐发现楚国现行历法存在着诸多误差。节气的推算与实际天象严重不符,原本应该在春季播种的时节,按照现行历法却被推迟到了夏季,导致农作物错过了最佳的生长时机;而本该在秋季收获的庄稼,却因为历法的误差,在还未完全成熟时就被收割,造成了大量的减产。这些误差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也使得节日的安排变得混乱不堪。百姓们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按照怎样的节奏来安排生活和生产。
为了修订历法,研究小组进入了日夜奋战的状态。他们仔细分析观测数据,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试图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和争论。有的老学者坚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