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属于内陆县城,平时别说新鲜海产,就是海鲜干货都极少有卖。
偶尔有,也是一到货就被供销社员工们内部消化了。
是以,谢姎收到十几斤海鲜干货的消息,劲爆程度仅次于她买了一辆自行车。
“小谢同志,那啥,这么多干海鲜,你一个人恐怕吃到年尾也吃不完,打算往外换的话记得找我啊,我想跟你换点小虾皮和紫菜。”
“还有我,谢知青!我想跟你换条墨鱼干,这玩意儿我只听我爷爷讲过,没见过更没吃过,真想尝尝它的味道……”
“哎呀又不是就你一个没见过,我们都没见过,小谢啊……”
谢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她哭笑不得:“大家别挤!容我先整理一下。其实别说你们,我家那边也很少买得到种类这么丰富的海鲜干货,所以我可能需要匀出几份寄给我家人、朋友,剩下再跟你们换。”
社员们忙不迭点头:“那是应该的!那小谢你快点整理,我们就按这个顺序排队,先到先换,后来的谁让他们动作慢。”
谢姎能理解他们迫切的心情。
就跟她刚下乡那会儿缺肉吃,背债也要弄头噜噜兽过来一样。
她干脆就在知青所院子里,把所有海鲜干都掏出来,每种各留三份,打算一份寄给姑姑、一份寄给林玺,还有一份明面上留给自己,回头找机会给宋书鹤祖孙。
她自己现在不缺海鲜吃,想吃干货也可以让子系统模拟晒制环境给她弄点海货干。
所以其余的当场换给了在场社员以及刚分到粮、手头还算宽裕的部分知青。
社员们拿来换的东西五花八门——
有家门口种的时令蔬菜;
有稻田放水时抓到的黄鳝泥鳅;
有山里摘的酸甜野果;
也有心灵手巧的妇女们自己做的千层底布鞋和鞋垫袜子;
还有老一辈得空编的晒笸竹篮背篓……
男知青们没那么多物资,直接拿刚碾的新米跟谢姎换了点对虾干、蛤蜊干或是海带、紫菜之类的尝尝。
来招娣今年没请过假,挣的工分也不少,粮食分到手就去碾了几斤大米,这会儿也拿了两斤大米过来跟谢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