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168章 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志》(2/4)
坚定地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侧面反映出此次出行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同时也彰显出皇家军队的强大气势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颈联:晨景壮丽,自然雄浑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诗人将视角转向太行山清晨的壮丽景色,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白雾埋阴壑”,山间弥漫着浓厚的白雾,这些雾气仿佛一层神秘的面纱,将幽深的山谷完全笼罩。“埋”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雾气的浓重与深邃,让人感觉山谷中似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奥秘,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而“丹霞助晓光”,天边绚丽的丹霞与初升的晓光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助”字赋予了丹霞一种主动的力量,仿佛它是破晓的助力者,与晓光共同点亮了新的一天,为清晨的太行山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展现出大自然雄浑壮丽的一面,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让人为之沉醉。

    颈联:残冬景象,寒意犹存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此联聚焦于山间的细微之处,生动地描绘出残冬时节太行山的独特景象。“涧泉含宿冻”,山涧中的泉水还残留着昨夜的冰冻,“含”字将泉水尚未完全解冻的状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丝丝寒意,仿佛泉水在诉说着冬日的余寒尚未散尽。“山木带馀霜”,山上的树木也未能摆脱寒霜的侵袭,枝头还残留着薄薄的寒霜。“带”字形象地描绘出霜附着在树木上的样子,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寒光,进一步渲染出寒冷的氛围,展现出大自然在季节交替时的独特韵味,也暗示了此次行程所经历的艰苦环境,让人对诗人的旅途艰辛感同身受。

    颈联:山民质朴,生活艰辛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诗人的目光从自然风光转向了太行山中百姓的生活场景,刻画了一幅质朴而又艰辛的民生图。“野老茅为屋”,山野间的老人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那一间间茅草屋,在山间显得格外渺小,却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茅为屋”三个字,简洁而有力地体现出百姓生活的简朴,他们虽然居住条件简陋,但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樵人薜作裳”,樵夫们以野生的薜荔为衣裳,薜荔这种野生植物,粗糙而坚韧,用它来制作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