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大臣的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兵部尚书张威的身上。
和之前被黄征围困时的情形完全相反,当时是兵部尚书张威抢着说话,但是现在他一句话也还没有说。
听到李桓点名,张威这才出班说道:“皇上,黄征在边关只是纠结叛军没有什么可怕的,上次京城里仅仅只有1万名御林军,皇上也打败了黄征。”
“现在京城之中又有穆大将军的数万名精兵,更是不用惧怕黄征。”
这些说辞和其他的文武大臣说的都一样,李桓听了并没有作声,他知道,张威一定还有更深刻的认识。
“微臣所担心的,是黄征万一和北边的北虏相勾结,那就会对我大楚国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张威所说的北虏,是喜峰关北面的外敌,骁勇彪悍,服饰奇特,尤其是发型,整个脑袋都剃得光光的,只有在后脑勺留了一根老鼠尾巴。
从大楚国开朝立国以来,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威胁,经常侵入边关残害大楚国的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所以后来才建造了喜峰关,专门用来抵御北虏。
黄征没有叛乱的时候,也曾经立下不少战功,而且因为他杀伐果断,在北虏之中素有威名。
因此张威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听到这番发言,李桓满意的点了点头。
果然,其他的文武大臣看起来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都是混水摸鱼,人云亦云。
只有张威,是真正的考虑了这件事情。
不过李桓还是哈哈大笑:“小小的黄征都算不了什么,区区北虏又有什么好怕的!”
李桓这样做,不是打张威的脸,而是做给其他的文武大臣看的,让那些人知道,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消息,就又想轻举妄动。
这时麦永清疾步走进了大殿,来到李桓面前禀报道:“皇上,有一封急报!”
一听说是急报,满朝的文武大臣个个都摇动起来,眼睛珠子一阵乱转,不知道又在动什么心思。
李桓不慌不忙:“说吧。”
麦永清却没有说,而是把急报交给了老太监赵忠,赵忠又转交给李桓。
这么做的用意只有一个,说明这封急报事关重大,如果当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