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即将升迁,堂弟今年刚考取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堂妹还在议亲,若是自己此时与齐氏和离,必定祸及家人。而且,他的庶妹是晋王侧妃,晋王素有贤名,未尝不想争一争那个位置。
所以,不管是哪方势力,都希望他去国公府求得原谅。
可齐氏伤成这样,还让外人看了热闹,此时若去国公府,必定会被那些庶民笑话。
想到祖父为了汪家的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汪明。心里还生出几分怨怼——若是齐氏懂事些,哪有这么多祸事!
管事见少爷还在门口愣神,立即出言提醒:“少爷,老爷吩咐,您今日必须背着荆条从常乐坊走到崇仁坊,求得国公府原谅。老爷正在备礼,过些时候也回去国公府。汪家得罪不起国公府,少爷莫要意气用事——无论如何,你都不能与齐氏和离。”
“好!”汪明咬牙,牵起女儿的手转身就走。
虎落平阳被犬欺。
从常乐坊走到崇仁坊,要被多少世家公子看了热闹?
他以后还怎么做人?
不如抄近道,免得丢人。
打定主意后,汪明决定穿过东市,从常乐坊到崇仁坊。
可天不遂人愿。
还没靠近东市,吃瓜群众就把路堵死了。
“是不是他?”
“我又没见过汪家公子,我怎么知道这人是不是?”
“你是不是傻?他牵着的小女孩不就是齐家外孙女嘛!”
“对啊!”
“快快快,把王姨请来。”
汪明被这阵仗吓到了,心中的不安感愈发强烈。萍姐儿躲在父亲身后,悄悄蒙住了脸。
只见一个四五十岁、满头银发的妇人在几人的拥簇下走过来,一看到汪明的脸,老妇人就发了狠,一口往汪明的手臂咬去——
“就是你害死了我的女儿!”
汪明一脚把老妇人踢开,用了七成的力气。老妇人瘫坐在地,捂着腰,嘴里“诶呦”着。
汪明指着老妇人,恨恨道:“你可不要血口喷人!”
围观者仗义执言:“我瞧得清楚,他去过宣平坊的宅子!”
“是宣平坊靠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