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没错,就是改元,改年号。
武德已经不适合了,现在的大唐需要一个新的年号。
唐代改元遵循“受命改制”的传统,新君即位需通过改元彰显天命转移。流程上,通常由重臣或文士提出候选年号,经朝议后由皇帝钦定。唐初制度尚在完善中,但礼部、秘书省及近臣会参与拟定候选年号。
所以,到了修改年号的时机了,突厥的威胁已经被大唐压制到了最小,剩下的东突厥可汗,连带着他那几万的骑兵不足为惧。
折腾了一路,跟老弱病残都没有什么区别了,长安城外,渭水河畔更是早早的做好了准备,饶是这次颉利长了翅膀,也得折在这儿!
李承乾一个人是搞不定颉利,可问题是这次动手的是李世民,是大唐!
——
两仪殿。
两仪殿乃是皇帝日常听政和召见重臣的便殿,处理机密政务。相较于太极殿的仪式性,两仪殿更注重实际决策,宰相和近臣常在此议事。
改元,自然也会放在这里了。
只不过,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人——李承乾。
当然,众人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够看出来李世民的意思,毫无疑问,太子位,绝对属于李承乾,这一点,已经不需要质疑了。
“说说吧,这个年号,都有什么建议?不必过于拘谨,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上首,目光温和的注视着自己的这些文臣班底。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虽然李世民麾下能臣不少,但这次属于小会,或者说,更为私密的会议,也就只有这四位出现。
四个人虽然听到了李世民说的话,但依旧正襟危坐,看起来板板正正的,反倒是李承乾,依旧在一处角落打哈欠。
没错,这会儿时间有些早,起早了,孩子小,身体撑不住。
李世民眼角扯了扯,选择了无视自己的好大儿。
眼不见为净。
“辅机,你先来?”李世民温和的声音响起,长孙无忌立马起身行礼,板板正正,符合一切的礼仪规矩。
“唯。”
“陛下,不瞒您说,臣,确实是有个想法,有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