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 > 第45章 朝会议事(2/3)
糊糊的,很正常,御史台的官员也有提示的职责。

    禁军(如千牛卫)列于殿外,殿中省宦官执仪仗,殿中侍御史纠察礼仪。

    再之后,那才是正菜。

    皇帝乘舆至殿,钟鼓齐鸣,百官行“两拜礼”(跪拜两次),山呼“万岁”。

    皇帝赐“平身”后,官员复位。

    这一幕,刚刚在李承乾面前演示了一遍了。

    然后便是奏事的环节,咱们略过部分,作者菌先给读者大大们说一遍环节咯!

    通事舍人唱班:依次传唤官员奏事,通常按三省(中书、门下、尚书)顺序。

    官员陈奏:中书省呈诏令草案,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汇报执行情况;御史台弹劾官员;地方刺史或节度使(通过奏疏)报告政务。

    皇帝决断:重大事务由皇帝当场裁决,或命宰相(如尚书仆射)与重臣集议。

    期间,还有特殊环节。

    监官记录:起居郎、起居舍人记录皇帝言行与朝议内容,形成《起居注》。

    宣读诏令:中书省官员宣读敕书,门下省审核用印(“符宝郎”掌玉玺)。

    最后的最后,才是礼成退朝。

    如下;

    皇帝离座,百官再行拜礼,分班退出。

    重要官员(如宰相)可能被留至延英殿或政事堂继续议政。

    ——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伴随着通事舍人的开嗓,这一次的魏征持笏出班了。

    “启禀陛下,臣,魏征,有事要奏!”

    “准奏。”

    李世民面上依旧没用什么多余的表情,只是沉稳的开口。

    “臣前些日子忽有一念,我大唐三品以上官员可谓国之柱石,奈何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可偏偏三品以上大员处理的却都是国之机要,可若真出些什么瑕疵,那对于我大唐百姓造成的伤害怕是非一言能过。”

    “是以,臣察觉此处有碍,故思索出一条办法。”

    “魏爱卿尽可言明!”

    李世民的语调带有一丝丝的轻松愉快之色,显然,他对于魏征说的很赞同。

    废话!那就是他昨日给魏征挖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