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子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1别名:肾子草又称灯笼草、灯笼婆婆纳等。
2所属科目:属于玄参科婆婆纳属。
3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以及新疆、贵州、云南、西藏东部等地,多生长于路边及荒野杂草丛中。
形态特征
1植株高度在10-50厘米之间,茎铺散多分枝,密生两列柔毛。
2叶对生或互生,具短柄,叶片呈卵形或圆形,长6-20毫米,宽5-18毫米,基部浅心形,边缘具钝齿,两面疏生柔毛。
3总状花序顶生,苞片互生,与叶同形且几乎等大;花梗比苞片长;花萼4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有睫毛,三出脉;花冠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长4-6毫米,喉部疏被毛;雄蕊2,短于花冠;子房上位,柱头头状。
4蒴果肾形,宽大于长,被腺毛,成熟后几无毛,网脉明显,凹口角度超过90°,宿存的花柱长约25毫米,超出凹口。种子背面具深横纹,长约16毫米。花期3-5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桃叶珊瑚甙、梓醇、婆婆纳甙、毛子草甙、梓果甙、3-羟基梓果甙、6-o-藜芦酰梓醇、4-甲氧基高山黄芩素o-d-葡萄糖甙、6-羟基木犀草素-7-o-d-葡萄糖粮甙、大波斯菊甙、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等成分,此外,尚含生物碱。
功效作用
1传统医学功效:在传统医学中,肾子草具有祛风除湿、壮腰、截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肾虚腰痛、久疟等病症。
2现代医学研究:现代研究发现,肾子草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在一定浓度时,对人表皮样瘤kb(鼻咽)癌细胞有明显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其含有的桃叶珊瑚甙及其甙元对稻、白三叶草、莴苣、大马唐等植物秧苗有抑制作用,且甙元的抗微生物作用和对植物的抑制作用更强。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15-30克。
2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相关配伍
1治久疟:灯笼草30克,臭常山3克,煎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