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速度,在先秦兵书有记载,步兵行军速度大约为一天30到40里,一天的行军路程称为一朔。
而徐灏带队,从早上出发,到申时末刻扎营,一天走出了60里。
这是什么概念?蒙古帝国西征的时候,每天行军的速度是90里,徐灏训练出来的士兵之强悍,由此可见一斑。
几个月高强度的训练没有白费,60里之后,全军没有一个人掉队,士兵还有余力扎营。
徐灏满意极了,对左右笑道:“你们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叫闪电战,等我们赶到鄂州城下,李璟会把眼睛瞪破……”
高怀德跟在后面,拼命的催促行军,累死累活的,一直走到夜幕已深,才刚刚赶到。
铁骑军都是骑兵,但是除非十万火急,要不然没有骑兵会在行军中策马狂奔,因为中原马匹金贵,骑兵行军都是牵马而行。
按照大唐骑兵的传统,骑兵应该是一人两马,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那个条件了。
铁骑军说起来也是禁军精锐,但是和徐灏的士兵比起来,真的不够看。
徐灏采用后世的现代练兵方法,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要科学得多,再加上吃的好,荣誉感强,可以说已经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差的就是鲜血的浇灌,没见过血的军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军队。
郭威自军中起家,所以对于军队,他很是上心。
规定禁军部队,特别是500钱军俸以上的禁军要求每日操练教阅。
“教阅”中的“阅”是校阅,而“教”就是教战,包括但不限于教武艺,教兵器,教阵法。
“阅”分小阅大阅,小阅就是各都各指挥各地方的内部校阅,大阅就是在州军或者京师进行的集中训练,同时有检阅的性质。
可见当时的禁军训练也是十分严格的。
但是禁军士兵训练是以个人武艺为主,徐灏的士兵训练则是以集体力量为主,这就是现代和古代的区别。
督导着士兵在徐灏大旁边扎下营,高怀德便匆匆来见徐灏。
一进控鹤右厢的大营,立即一阵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帐篷扎的整整齐齐,一个帐篷住一个队,外面的篝火和帐篷里的烛火交织,巡逻队在营地里来回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