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五代末年 > 第177章 成都(2/3)
明日便可能是实。

    比如南唐,王朴主张“先南后北”,认为南唐“懦怯”可轻取,提出“轻兵挠吴”的袭扰策略,想当然的想通过消耗南唐国力,迫使其屈服,但忽略了长江天险的地理屏障,和南方的经济优势。

    后来后周攻南唐时,因缺乏水军,长期滞留淮南,陷入拉锯战,受阻后又不知变通,一味蛮干,这便是典型的战略定位偏差,战术上虽然攻取了南唐的江北淮南之地,但是战略上却陷入了拉锯的不利局面。

    也就是南唐李璟胆小如鼠,如果遇到胆子大一点的,趁冬季淮河枯水期,后周军重兵压在淮南,轻兵直取徐州,让后周首尾不能相顾,几万大军要撤退那有那么容易,到哪个时候才是真的麻烦了。

    当然后来柴荣并没完全按照这个施行,倒是被赵大拾了起来,北宋统一江南,大致是按照这个施行的。

    徐灏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案,柴荣说是征求他意见,其实就是想让他出兵,收后蜀四州之地。

    “请兄长回复陛下,臣定不负陛下厚望”徐灏站起来深深一礼。

    窦仪任务达成,也站起来回礼:“祝国公凯旋”

    -----------------

    成都府,自战国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1年)置成都县,秦昭王时为蜀郡治。

    汉时,蚕桑丝绸业发达,素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三国蜀汉、十六国成汉后均都此。

    唐末以来,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川蜀,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和“后蜀”。

    因其避开了中原战乱,所以蜀地百姓安定,经济繁荣。

    在后主孟昶当政时期,后蜀全国 46州 240县共有 534029万户,人口约 300万。

    成都府因为是蜀地的经济文化中心,粗略估计,也有七八十万人口,是当时的大城。

    白居易曾以“成都十万户,抛若一鸿毛”形容其人口密集。

    整个成都府分为内外两重,内城是宫城,在唐代成都子城(衙署区)的基础上扩建,后主孟昶进一步增修,称“宣华宫城”。

    外城又叫“罗城”,主要是居住和商业区,外城的“蚕市”“药市”等集市十分繁荣,据《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