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明担心,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厂长,厂里的样衣工还有必要存在吗!”
“怎么没必要。”郝刚一时之间不明白他的意思。
于正明朝李士兰在的位置看一眼就说:“厂里以后有设计部就行了,我们做出来的那些守旧玩意儿还有必要存在?”
他垂眸道:“这次舞会展览服装副厂长也不是没有给过我们机会,没卖出去多少件。”
“跟副厂长的百万订单比起来,我们这边实在没眼看!”
郝刚怔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况且于正明这样说其实也是反射了他。
于正明是保守派,也跟他为之努力了半年想拉回厂子,可惜半点起色也没有。
他失望郝刚也好不到哪去,哥俩一副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他们舍不得结束,毕竟这个岗位他们干了一辈子。
思忖间,他边上的李士兰开口说:“怎么没有必要,有人喜欢新就有人喜欢旧,只要还有人穿我们就做。”
“厂里老旧的款式虽然说十年如一日但恋旧的人也不少。一下子要创新可能有人接受不了,那我们就慢慢来嘛。现在政策放松国家也让我们放开手干。”
李士兰摊手反问他们,“机会多的是,那就干啊!”
话落,掌声雷动,久经不息,李士兰的最后一席话后来在长平镇成了经典语录。
即便是不认识的人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都笑着互相鼓励。
“借用李士兰女士的一句话,机会多的是,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