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婆子傻了,楚长寿瞪着眼睛也懵了,后边儿的魏氏心里也是一咯噔!他儿子的笔墨可都指着这个小叔子给往回置办呢!
楚良夜谁也不看,大步走了。
不等他拐到后院,就听见了厨房里头楚老头吵嚷的声音。
明显楚老头把二儿子和老婆子都给骂了。
楚长寿呆愣愣的在桌边儿站着,耷拉着脑子,不知在想什么。
魏氏旁边偷偷的瞪着二人,心里也是恨得咬牙。毕竟,若不是这对蠢货母子不知深浅,惹得小叔彻底翻脸,他怎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其实楚家有五六十亩地,又有这么大个院子,可以说在这半山村也是大户了,便是加上下边的小胡村和后边的潘家村,这家底儿也算数得着。
奈何家里有读书人,开销大,这才日子过得紧吧。
别的不算,单单是供二伯哥一个,每年的束修,节礼,笔墨纸砚,加上交朋好友人情往来就要二十来两。即便是他中了秀才坐馆以后没少赚,可基本上也都被他自己开销掉了,有时候还要跟家里拿一些。
至于他儿子冬日里喝药的钱,除了徐氏自己掏嫁妆,剩下的就是家里给贴补着,便是他一个当爹的都不掏钱。
总之,不管怎么算,二房是一文钱不往家里交的。而且地里的活也只有徐氏跟着干,
那楚迎辉能干点儿却也十分有限,所以,说到底这二房就是一窝子赔钱货。
加上他们大房也有个读书的,虽然眼下只是童生,可是笔墨和穿戴伙食费用加起来,一年也要十来两银子,这些可是实打实的从家里往外掏。
再去掉这一大家嚼头穿戴,年景好了能剩个三四十两就不错了。
虽然他男人和公爹不忙的时候也会出去打工多少再赚些,可终究就有限。
再加闺女也大了,儿子也到了年纪,寻常再涂脂抹粉的,做几件好衣裳,总归他男人赚的那点儿也真真是剩不下多少。
要不是她自己能做绣活,攒了点儿私房,不然她手里也存不下钱。
本来孩子小叔时不时给捎带些笔墨回来,他们又不用给钱,还能省下一笔。
如今这下可好,小叔那里乍然短了十几两银子给家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