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计较什么也都不重要了,李氏只恨自己不够狠,没早点把钱要过来!
最后,这事就算是这么定了,本来还要找个良辰吉日再过继,可是人病成这样,也考虑到赶早换个地方,兴许会好些!
于是便决定,立马就出去请人!
毕竟这事涉及到两个村子的人口增减,所以需要请两个村子的村长和里正出面,将秦许之的户贴给挪一挪。
于是秦大山当即便去找了本村的村长里正,秦老头则回去请了半山村的村长和里正过来,顺道将自家家谱翻了出来。
不过,说是家谱,可是由于几十年前天下动荡,新朝初立的缘故,别说跟前这几个村子,便是周边的县城大多都是为了躲避战乱从南边儿逃过来的。
说是最起头,这附近都是荒山野岭,前朝时定居的人家早就逃荒的逃荒,逃税的逃税,不剩几户人口了!
后来,许多外地逃难的倒是路过此地,恰好赶上天下大定,新朝初立大伙便拖家带口在此安了家。
所以,这附近的村民鲜少有谁家能拿出来厚厚的一卷家谱来的,大多是到了这里之后,新开的,也就是三四辈子的人口撑死!
秦家也不例外,也只是从秦老爷子老哥俩的父亲那儿开始记的家谱!
自然了,这事多少还要花几个钱是免不了的,一来回头村里头去县衙改户贴需要钱,二来劳动人家办事,但凡识相点儿也要自己动自觉掏点儿出来。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辛苦费掏了,事情也就简单多了。
一个晌午的功夫,秦许之的名字就从秦大山名下直接挪到了秦老爷子早亡的儿子,秦长宁名下。从此便认婶婶王氏为母,堂妹秦姝则成了亲妹!
眼见家谱上哥哥的名字从自己名字旁边划了下去,十月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一时间竟好像真的失去了哥哥一般!
楚良夜见她对着那家谱掉眼泪,便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无声的安慰着。
可是人过继出去了,院子还有秦许之的五亩地,怎么处置又出现了争议!
反对的还是秦大山两口子,只不过秦大山不说话,只是默认了由李氏出头!
李氏认为,这房子和地是他们这一房的,如今无论如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