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明的精心整顿与全力筹备下,起义队伍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大幅提升。队伍现有五百余人,被科学编为四个百户,分别由赵刚、孙明、周平以及新兵刘虎担任百户长。
赵刚作战勇猛,声若洪钟,每次训练都冲在最前面,用热血与激情感染着每一位士兵;孙明足智多谋,善于观察局势,总能在复杂战场中捕捉战机,为队伍出谋划策;周平痴迷火器,日夜与铁匠王大力钻研,一心修复那十二门火枪;刘虎虽初入队伍不久,却凭借过硬武艺和果敢指挥,迅速在士兵中树立威望。
武器装备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已颇具规模。十二门火枪在工匠的精心修缮下,基本恢复可用状态,火药筹备也在秘密推进。收缴而来的三百杆长枪,枪杆选用坚韧白蜡木,枪头尖锐锋利;两百把各式腰刀,长短不一、造型各异,每一把都锋利无比;还有一百张强弓以及充足羽箭,能在远距离对敌人精准打击。
盔甲方面,七副镶铁棉甲是核心防护装备,关键时刻保护重要将领和精锐士兵。皮匠们与其他工匠共同努力,制成一百套无铁棉甲,虽无铁片镶嵌,但在抵御冷兵器攻击时仍能发挥一定作用。
这十天里,李明狠抓训练。每天天未破晓,士兵们便集合,先是沿着城墙长跑,随后负重行军,磨炼耐力与体力。武器训练时,长枪兵反复练习突刺、格挡;刀盾兵两两配合,磨合防御与进攻节奏;周平带领弓箭手在靶场,专注调整角度与力度。李明还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模拟攻城、巷战等场景,将多年战斗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士兵们的战斗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飞速提升,整个队伍站在一起起码像那么一点军队了。
十天转瞬即逝,榆林镇巡抚王汝训终于得知泰安县城被攻破的消息。王汝训怒发冲冠,他深知若不尽快镇压,恐会引发连锁反应。于是,他立刻紧急召见游击左天成,商讨围剿事宜。
左天成虽有作战经验,但手下部队却实在拿不出手。长期军饷克扣,士兵们面黄肌瘦,萎靡不振,队伍中弥漫着一股消极怠工的气息。行进途中,士兵们毫无纪律可言,队伍散乱成一团,有人边走边抱怨,甚至还有人直接坐在路边耍赖不走,军官们大声呵斥也无济于事。
他们的兵器大多锈迹斑斑,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