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屹立在营地的高台上,狂风呼啸,将他的衣袍吹得烈烈作响。他俯瞰着台下整训后精神抖擞的士兵们,内心豪情涌动,壮志满怀。在这乱世的紧要关头,李明十分清楚,红义军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不遗余力地壮大自身实力。时不我待,他决定趁热打铁,向全军宣布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消息。
“将士们!”李明的声音高亢而坚毅,冲破呼啸的风声,在营地中久久回响,“这段时间的整训,大家的努力与成长有目共睹。咱们的队伍日益壮大,而此刻,为了进一步提升战斗力,我决定将左中右三个营每营的200名半训青壮部队,转为全训的亲兵队!”
此言一出,营地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那些即将成为亲兵队的士兵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激动,他们明白,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责任的加重。
随着命令的下达,各营迅速行动起来,如同一台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原本的半训青壮部队摇身一变成为全训亲兵队,待遇与训练标准大幅提高。左营亲兵队很快扩充到300多人,新晋队员们兴高采烈,气势昂扬;中军亲兵队扩编后更是高达350多人,他们誓要凭借着过硬的素质与默契的配合,成为全军的核心力量;右营亲兵队也扩充至300多人,新队员在训练场上展现出强大的求胜欲望;后营亲兵队虽人数仅有100多人,但个个精锐,是红义军不可忽视的精锐力量。如此一来,红义军可战亲兵将近1100人,再加上中军的斥候队、传令兵、旗鼓队等辅助指挥力量,全军可参战部队约1200人。这支初具规模的队伍,已然成为一个军队的雏形。
然而,李明并未就此满足。他深知在这弱肉强食的乱世,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才能生存下去。于是,他再次召集各营将领,齐聚营帐,商议下一步的扩编计划。
李明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后开口:“如今我们扩充了亲兵队,但军队编制仍需进一步规范。从现在起,为使编制更加规整,便于指挥调度,原亲兵队统一改称战兵,他们将作为我军的核心作战力量,承担关键战斗任务。而原青壮部队,今后统一称作新兵,主要负责补充队伍的新鲜血液。同时,我宣布,今后左右后各营不再编练新兵,只由中军编练一支一千人的新兵队伍。各营若需要补充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