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人龙带着三百余人扬尘而去后,李明表面上继续督促民夫搭建浮桥,暗中却放缓催促的节奏,尽量减少民夫伤亡。对岸弓箭手的箭雨如密织的网,不断有民夫惨叫中箭倒下。李明心急如焚,一边指挥部下吹号敲鼓,营造大军即将正面强攻的假象,一边频频眺望贺人龙离去的方向。
一直到傍晚,残阳似血,将黄河水染成一片猩红。贺人龙仍未传来消息,李明无奈收兵,紧绷的神经却丝毫未放松。营帐中,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李明眉头紧锁,在帐中踱步沉思。身旁的士兵们也不敢出声,屋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第二天清晨,曙光初照,李明来到河边,望着河对岸依旧平静的防线,下达了停止搭桥,着手收集木材制作木筏的命令。众人迅速行动起来,一时间,河边充斥着木材的搬运声和木筏制作时的敲击声。
约莫八九点钟,正值辰时,阳光驱散了河面上的薄雾,对岸的城垣与防线清晰可辨。突然,河对岸北面腾起滚滚烟尘,喊杀声如惊雷般划破长空。李明精神一振,举目远眺,只见贺人龙率部如猛虎出山,从侧翼向敌军发起了突击。
原本看似规整的敌军防线瞬间土崩瓦解。这些起义军队伍里,大多是面黄肌瘦的老弱之人,手中武器不过是锄头、棍棒,仅有少数精锐才配有长枪、大刀。面对贺人龙部突如其来的冲锋,手持简陋武器的起义军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那些扛着锄头的农民,连武器都拿不稳,纷纷丢盔弃甲,转身就跑;队伍里稍有些战斗力的精锐,还没来得及组织抵抗,便被冲散在混乱的人群中。整个防线人挤人、人踩人,哭喊声、叫骂声连成一片。
李明当机立断,大喝一声:“渡河!”士兵们迅速登上木筏,如离弦之箭驶向对岸。同时,李明命令民夫继续搭建浮桥,争取早日让大军全线通过。在木筏上,李明望着对岸如潮般后退的敌军,心中的紧张稍稍舒缓。
与此同时,贺人龙一路将敌军驱赶到河曲县城下。当追至城墙的弓箭射程之外时,贺人龙勒住缰绳,抬头望向城上。只见城墙上守军手忙脚乱地组织防御,箭矢不断从城头射出,虽稀疏却仍带着危险的气息。贺人龙清楚,自己所率的皆是营内精锐,若此时贸然靠近攻城,定会折损过多,影响自身实力。况且己方并无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