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 1860 年,太平天国与清帝国的战争局势愈发胶着,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也悄然影响着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走向。
在太平天国的营垒中,洪秀全虽身处困境,但复国理想从未动摇。面对物资匮乏与清军的双重压迫,他召集诸王与众将,于天王府的议政厅内共商大计。
“如今局势艰难,然我太平天国之志不可灭。众爱卿有何良策,可解当下之困?”洪秀全目光炯炯,扫视众人。
忠王李秀成起身,抱拳说道:“陛下,苏浙之地虽历经战火,但仍有潜力可挖。我们可加强地方治理,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以充实粮草军需。同时,洋人在华势力渐长,不妨尝试与部分友善洋人接触,购置先进武器,提升我军战力。”
英王陈玉成紧接着道:“秀成兄所言极是。此外,长江中游战略要地不可丢,我愿亲率大军巩固防线,伺机反击清军。”
洪秀全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道:“就依二位所奏。但与洋人交往,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轻信其言。”
李秀成领命后,即刻返回苏浙驻地。他深入民间,张贴安民告示,组织百姓修复农田水利,鼓励商贾开市营业。在他的努力下,苏浙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一些荒废的农田重新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集市上也重现了往日的热闹景象。
“李大人真是心系百姓,有了活路,我们自然全力支持太平天国。”一位当地的老者感激地说道。
与此同时,李秀成秘密派遣使者与在上海的部分外国商人接触。这些外国商人中有一些看好太平天国的前景,愿意与其进行贸易往来。经过一番谈判,太平军成功购得了一批先进的火枪和火炮。
“有了这些洋枪洋炮,咱们跟清军打仗就更有底气了!”一位太平军士兵兴奋地抚摸着崭新的武器。
而陈玉成在长江中游地区,日夜操练军队,加固防御工事。他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在一次军事巡查中,陈玉成对着麾下将士慷慨激昂地说道:“兄弟们,长江中游是我们的咽喉要道,清军屡次进犯,妄图切断我们的命脉。但我们绝不能退缩,定要让清军有来无回!”
清军大营内,曾国藩面对太平天国的种种举措,忧心如焚。湘军在前期的战斗中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