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娘子何莺儿疼爱的跟眼珠子似的,可着一对儿女的吃穿用度,宁愿自己少吃点,穿着洗的变了颜色的旧衣服,也会因季节而给孩子们缝制新衣服。
三月三,按照乡村习俗,大姑娘们人,结伴同行,踏青游春,可以不受世俗的约束,不管世俗的偏见,可以坐牛车去镇上赶集,买些个针线布皮,卖出自己的绣品,购买一些自己钟意的小物件。
别看樵轻尘只有十四岁,可是常去城里买卖。自打九岁跟着娘亲去过之后,每当攒了很多的绣品,就随村里的叔伯婶娘们进城售卖。有时大伯家的长子樵文桓去城里,也会带着这个惹人疼爱的堂妹,怕她被人欺负。还时不时给买些个小玩意儿和零嘴儿,与自家妹子樵轻珠同享。
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姑娘,背篓里的手绢和枕头花片,比砍樵村里长家巧媳妇尤娘子的绣品还多,加上樵轻尘娘绣的东西,更是装满一背篓。
樵轻尘下了牛车,背篓就要自己背着,虽然不重,从城门口到集市,也小有半里路,额头有细密的汗珠,微微有些喘气。
待安排好绣品,街头已是人头攒动,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樵轻尘不急着买绣品,看时辰差不多了,就卖给绣房,便宜点也没啥,自己有悄咪发财的本事。
樵轻尘不用高声叫卖,摆摊只是个幌子,本着买卖自由,愿者鱼儿上钩的原则,安静的等待即可。
看着过往的行人,神色匆忙,面容沉静,为了生活,忙碌奔波。
小轻尘可不是个软的性子,面若桃花,娇而不怯,明明是小家碧玉,偏偏端的是大家闺秀,给人以出淤泥而不染纤尘之美感。
坐着牛车一起进城的,还有小堂妹樵轻珠,村头的李子染,她俩是去卖妈妈的绣品。樵轻珠和李子染的绣品,针脚不一,实在拿不出手。
樵轻尘与樵轻珠两姐妹,同年不同月,因着年纪相近,志趣相投,又是自己的堂妹,所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樵轻珠是家里的最小孩子,上面两个哥哥,樵家祖传三代里的第二个女孩子。二叔家和三叔家,两家都是一个小子。
到了樵轻珠出生时,樵家又喜得一女,父辈和祖辈皆是小子。所以,这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稀罕女儿的,实在不多。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