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法郎的资金投入
小时工作时间
6587次的科学研究
423名科研人员
1种药物
这是正常模式下的,顶级医药公司罗氏制药的药品研发过程。
一般一个药品早期研究是,筛选化合物,大概5000-个化合物从中筛选出1个吉利数,比如250个进行临床前研究。
这个过程一般是3-6年。
这250个化合物大概能有5个能进入到临床研究,就是那什么1期,2期和3期临床,这个过程大概是6-7年。
最后才是审批上市,预估能批准1个,也就是20的成功率,这个过程大概是需要05年-2年。
总共合计,最短时间就是3+6+05=95年。
从这些时间上来看。
第一项,化合物筛选这块儿,近万的化合物只有不到5的化合物可以进入到下一轮。
也就是说,95的工作时效浪费。
系统参与帮助筛选的话,那就是20倍销量的提升,甚至是一步到位,直接选中那最后一个可以上市的药品。
那就是上万倍的效率提升。
虽然研发费用这块儿不可能是上万倍的节省的。
但是十倍百倍的节省,却是问题不大。
结论就是,别人上百亿,吴舟1-10亿左右,差不多就能搞出来一个。
当然,以上只存在于理论当中,具体实操方面肯定是不能这么进行的。
毕竟成功率不合常理的高,是容易被注意到的。
当然,吴舟也想了一些折中的办法。
而且已经在执行当中。
先是从化合物方面筛选角度,有一些天才是天生的运气好,刚好很运气的吴舟的公司招到了他,又刚好的他来到了公司的研发部门,然后
当然,纯运气也走不长久,前期吴舟可以一把屎一把尿地想尽一切办法,加速公司发展,但后期,公司是必须得自循环起来的。
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源源不断地有好东西出来。
当然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吴舟的时间也才能空出来。
生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