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我大康极为不利。”
兵部尚书劝谏道。
“曾大学士,你以为如何?”
太和帝有些拿不定主意,将目光投向了曾行知。
“陛下,两国之战已不可避免,一味退让只会让北桓得寸进尺,倒不如趁北桓大军立足未稳,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曾行知本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深信唯有如镇北王那般誓死不降的决心,才能真正地打翻北桓这条恶狼。
只可惜,他的话刚一出,一大群臣子便又开始谈起了百姓之苦、国库空虚、士兵不足。
就好似只要不开展,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一般。
无奈之下,太和帝只能下令散朝,随后召见了曾行知和六部尚书及张骇之。
随后几天,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原本热闹繁华的大街,如今行人稀少。
往日门庭若市的酒楼、青楼,更是冷清异常。
“二殿下,这是我王命我送来的一点薄礼,还请二殿下不要见怪。”
京城内城一座不起眼的府邸之中,宁淮和阿兰核此刻正在碰面。
宁淮看了眼堆满了整个大厅的金银珠宝,嘴角已经不自觉地咧到了耳朵根。
那日早朝,若非张骇之开口,群臣激动之下还真有可能答应太和帝开战。
好在宁淮这边提前知道了莫林带军压城的消息,所以提前一晚和张骇之打了招呼,这才有了第二日早朝上的情况。
“只要你能确保北桓只是借机施压,而不是真的动兵,那我和首辅大人自然会尽量在朝中周旋。”
宁淮得意地一笑,只是议和而已,自己便能获得这么多金银珠宝,何乐而不为?
再说大康也的确打不过北桓,自己这是在大康百姓着想,理应得到更多嘉奖才是。
“明日我北桓会向大康正式提出议和国书,要求大康割让出东北前线三城之地,如若大康不肯答应,那我北桓大军就会在七日内发动总攻。”
阿兰赫笑眯眯地说着,然后在宁淮刚刚变了脸色的同时,立马又解释道:
“当然,这个只是明面上的说法,但实际上若是大康拒绝,我北桓也不敢贸然动兵,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