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先生笔尖悬着墨珠,在竹简上写下\"四逆汤\"三字时,附子正站在药柜最高层睥睨群芳。我抱着蜜罐缩在角落,看他红衣猎猎如火,腰间坠着的十八枚黑顺片随动作相击,发出金石之音。
\"不过是个燥烈匹夫。\"干姜抖落衣襟上的灰白色粉末,素色裙裾拂过药秤。她总这样,像终年不化的霜雪覆在南山之巅,偏生胸中燃着比附子更灼人的火。
第一个病家是蜷在竹榻上的少年。他面色潮红却四肢厥冷,唇边结着白霜说胡话。\"阴盛格阳。\"先生将脉枕推近三寸,\"当破阴回阳。\"附子闻言纵身跃入陶罐,激起的水花带着辛辣气息。
\"且慢!\"干姜按住称药的手,\"《本草经》有云:附子无干姜不热。\"她指尖翻飞如蝶,三两干姜片覆住附子锋芒。我急忙捧出蜜炙甘草调和,却见药汤甫入口,少年突然抽搐,额角迸出冷汗。
附子在水汽中现形,红衣沾满苦涩:\"我本生用峻烈,你为何不用炮制之法?\"干姜冷笑:\"《伤寒论》原方本用生附,分明是你不知收敛!\"眼看附子腰间黑顺片又要化作利刃,我慌忙将蜜汁浇在二人之间:\"《用药法象》说得好,甘草调和诸药,我们且看先生施针。\"
银针入内关穴,少年呕出半碗黑水。先生将药液分次喂服,到第三服时,少年指尖终于回暖。附子怔怔望着自己逐渐透明的双手:\"原来阳气复苏,急不得。\"
秋雨打湿经卷时,我们遇见裹着三重棉袍的妇人。她舌苔白腻如积雪,脉象沉迟似冰河,案几上的黍粥早已凝成玉璧。\"寒湿困脾。\"先生以苍术三钱为引,目光扫过我们三人。干姜突然按住附子手腕:\"这次我来主攻。\"
附子蹙眉欲言,却在触及妇人腕间冰寒时沉默。干姜化为片片老姜铺陈罐底,附子褪去红衣化作淡黄薄片,我以炙草之姿融作甘润药汁。文火慢煎三个时辰,妇人饮下后却连连作呕。
\"姜性守而不走,附性走而不守。\"先生添了半钱盐,\"《本草思辨录》说得明白,二者相须方能彻上彻下。\"附子与干姜对视一眼,忽然化作流光没入药汤。这次妇人周身腾起白雾,竟在雨中走出医馆大门。
冬至前夜,马蹄声踏碎薄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