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剩下的六百两则是带在身上随钱家商队做走商。
这一走,宋应明就跟着钱家这支走商做了两年,管事的也对这敢闯敢做的少年渐渐生了好感。
正好自己女儿也到了婚配年纪,又听说这小子有个马上要院试的弟弟,还是在梁举人私塾里读书的。
于是乎,商队管事便生了结亲的心思。
听到是钱氏族中的女儿,宋应知只觉得缘分一事还真是妙不可言。
他与钱叔本就关系密切,若二哥娶了钱氏女,那这关系还真是亲上加亲。
这门婚事看着极好,钱氏在鹤州可是第一商贾之户,能担第一之名,在朝中岂会没有依靠?
张氏与宋大河夫妻俩一辈子没见过大海,并不知其中艰险,但听说儿子要去商户之女后。
宋大河脸色渐渐阴沉。
“这事……等石头院试结束后,我们回前山村再和你爷爷商量。”
有了宋应天这个前车之鉴,宋大河对商户之女彻底无了好感。
若宋老头点头就算了,可若他不同意,那这门亲事无论如何宋大河也不会点头。
“爹,都听您的,弟弟院试要紧。”
宋应明无所谓的点头。
他并不知道他大哥的事,所以并不在意宋大河的反应,反正爷爷不让经商他也做了,娶一个商户之女他更加不再怕。
大不了,以后不回前山村就是。
反正这五年走南闯北,他已经习惯了风餐露宿的生活。
今年院试定在二月初二,因为宋应明回来得比较晚。
没过几天,院试的日子就到了。
因为院试人数众多,确认考生信息与搜身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子时刚过就开始安排考生入场了。
为了不让宋应知迟到,宋大河宋应明父子俩前半夜一直没睡,子时一到就撑着精神带着宋应知去排队。
三人打着灯笼到了考场外,只见人头攒动,灯火通明。
众多考生在寒风中排着长队,一个个神情紧张又充满期待,长队周围挤满了他们的亲眷。
宋大河看着儿子,一脸担忧地叮嘱道:“石头,进了考场别紧张,记得先睡觉,睡好了才有精神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