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过后,在林同曦和陈云轩的带领下,青石村的面貌已经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距离甘兴帆的约定,也仅仅剩下四个月,绰绰有余。
这一天清晨,林同曦和往常一样,叫上陈云轩和苏若雪去上班。
这两个月内,三栋建筑依次建成,分别是会议室、办公房、村大院。
会议室和办公房自不必多说,分别对抗着开会和办公。
至于村大院,地方很大,功能挺多,包括但不限于给学生上私塾、参阅古籍、找人帮忙写信等等。
凡是用不到执事房解决,需要找到个人解决的事情,都可以来到“村大院”。
可以说,这个房间就类似于万事屋一样,满足着村民的要求。
林同曦来到村大院门口,看到不少儿童在院子里玩耍。
“三位,又见面了。”王明教走出房子,向林同曦他们行礼。
“明教兄,这些孩子学得如何?”林同曦询问起对方情况。
王明教扇着扇子,带着笑容说起情况:“不错,虽说有些孩子比较调皮,偶尔会打扰在下授课……虽说如此,这些孩子总体而言还是会认真听讲,这也得多亏他们的父母进行支持。”
让王明教开私塾的主意是林同曦出的,正所谓百年之计,教育为本。
当然,这里的教育不特指文学。
作为一个经历过义务教育的人,林同曦觉得没必要将教育限得那么死板。
在这个时代,虽说有科举考试,但科举考试的竞争实在太过激烈。
像王明教这种落选者,不在少数。
但科举绝不等同于教育,教育包罗万象,学剑术、经商、科学等等,这些皆为学习。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很好地让村里的孩子找到自己兴趣点和擅长之处,进而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
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他希望能让孩童们找到自己能干出状元的行业。
为此,林同曦带着陈云轩又挨家挨户进行说服,让他们同意让孩童到村大院的私塾进行学习。
他们父母皆忙于劳作,有时无暇照顾孩子,私塾刚好能帮上他们这个忙,便也同意了这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