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蒋红玉的丫鬟按时来取走银耳,王婆也把碗筷收拾好,在灶台上热好了一锅水,回去了。
这时苏云希才问起苏青淮今天的在学堂的事。
“怎么样,今天上了一天学感觉如何,适应么,先生严厉么,同窗之间好相处么。”
“云希,你一次性问这么多,让他怎么回答。”
谢墨安语气轻松的化解了有些紧张的气氛。
苏云希这是才感觉她比苏青淮都还紧张。
没办法,爹娘不在身边的时候,她总是自动代入老母亲的角色,操碎了心。
“大姐,县学确实跟我们镇上的学堂不太一样,这里不止简单的教授学问,它还有诗书礼乐,都是以前的我不曾接触的。”
说到这苏青淮有些轻微的自卑,不过很快就把状态调整了过来。
“不过我会勤学苦练,努力跟上他们的脚步。”
苏青淮说的轻松,苏云希何尝不明白这其中的艰难,可他和其他人的不一样,如果想在这里上学,唯有加倍用功,才能赶上进度。
“其他的挺适应的。同窗待我也很好,先生也是个也是个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的大儒,我喜欢听他讲课。”
苏青淮随后也一一回答了苏云希的问题,再多的就没说。
不过苏云希知道肯定不止这些,他这个弟弟自小就不用人操心,所以他的话肯定是报喜不报忧。
对于这些,苏云希也无法深究,有些事总得自己学着去经历,自己学着长大。
之后苏青淮就接着去温书了,苏云希来到灶间,在火炉上给他煨着盅银耳红枣羹,等他温好书就给他吃。
既然在学习上他帮不上忙。那就在生活上照顾好他。
接连在小院住了十多天,苏云希终于打算回家了。
经过段时间的陪伴,苏青淮总算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从一开始时有些惶然到现在的轻松应对,他总算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而徐敬之也做到了他说的,抽空对苏青淮进行指点,让苏青淮的成绩突飞猛进,已经差不多追上同窗的脚步了。
至于苏青宇,后来去找了石大夫,石大夫倒是没有拒绝,不过他给了苏云希一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