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逆旅:归乡之途 > 第33章 喜获佳章遮窘迫,骤闻盐利动威仪(2/5)

    下午这是不是会有点太出风头了呀,哇哈哈。

    太极宫。早朝刚过,李世民就召房玄龄、长孙无忌、戴胄、段纶来到两仪殿。

    聊到赈灾及制盐的进展,众人都脸色喜色,当即将现状如实汇报。

    听到制盐效率快速李世民也是惊喜不已:“玄胤,民部新制之盐收入如何?”

    “回陛下,精盐成色极佳,因此市面上抢购者多,之前旧盐为40文一斗,合2文一斤,

    精盐因成色极佳,民部最初定价为80文一斗,合4文一斤,

    现今因为产量不足,价格民间已涨至10文一斤,仍然供不应求。

    臣预估十八处盐池同时昼夜不停生产,一日可得不到三千斗,折合不到三万斤盐,尚不足以替代旧盐。

    然利润已然超旧盐甚多矣,按照之前秦公子所请,按照不同标准制盐,取消二道过滤,只保留一道过滤和三道过滤,二者价格又相差一倍,

    这样产量能提高一些,然收益不减。现今就是苦恼如何提高产量,而不愁发卖。”

    李世民粗略一算,一天至少600贯,有点惊讶,这才一日时间,器具还跟不上的情况下,

    忙又转头问道:“叔同,将作监器具制作还能加快些吗?”

    段纶有些发愁:“陛下,人手已昼夜不停轮换制作了,别无他法了啊,除非再增派人手了。

    不过之前正则言道,若工坊采用标准流水化作业效率可增十倍不止,只是臣不甚明了。”

    李世民皱眉气道:“如此重大之事,叔同怎可不问个究竟?”

    段纶满腹委屈:“陛下,那小子说,流水线改造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以后会亲自指导,

    现今他刚到长安,家中还未安顿好,而且还在为柴米发愁,臣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听闻昨日杜相家中四处采购居家用品,还赶制了一辆新马车,臣估计今日可能是要送给秦小子。

    臣不是帮那小子说话,盐业利大,足以成为巨富之家,小子却能无偿献与朝廷,虽不求赏,然朝廷不能有功不赏啊。”

    说完不语,三日朝会,无人提及奖赏,段纶觉得有点愧对秦浩,但房玄龄不提,自己也不好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