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相邀禅师做见证,遗爱代购还人情(2/6)
道讲顺应,佛说因果,恰似这孤儿院中的孩童,无论接受何种教化,最终所求皆是成长为良善之人。
在下不才,以此缸置于孤儿院前,以道法之自然为引,借这方土地的生气滋养,盼其孕育出一番神奇景象。
我观此地有灵韵汇聚,恰似那混沌未开的太虚之境,虽不见其形,却能感其蓬勃之力。
这大缸虽为凡物,却可承载这无形之气,在这灵气的孕养下,定能生出不凡之变。
待其功成之时,缸体或现祥瑞之光,或生奇异之象,皆是这灵气具象的展现,也算是我对道之精妙的一次笨拙践行。”
智首双眼微眯,开口道:“道友今日此举,倒是颇有深意。佛道之论,自先辈起便各有千秋。
只是这孤儿院,老衲观之只是平常之地,却被道友赋予这般期望,老衲实难即刻看透其中关窍。”
说罢,双眼闭合,双手合十,轻轻捻动手中佛珠。
道岳也微微点头:“智首师兄所言极是。道法既讲自然,如何能让此缸生出异象,而又不违背其顺应之理?老衲闻道友之言颇似旁门左道。”
秦浩神色坦然,拱手笑道:“正如道家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灵气的汇聚,便在无声无息中滋养着这孤儿院的一方土地,为孩子们带来祥和。
而从佛之观点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报的具象化体现?
孩子们本就身世堪怜,这大缸所引之神奇,或许正是上天垂怜,欲借这看似平凡之物,护佑这些无辜孩童,
此乃顺应天意,又怎会是禅师口中的旁门左道呢?”
智首停止手中动作,睁开双眼,摇头道:“道友的心意固然可嘉,但这其中的变数难以预料。
我佛慈悲,也讲究因果循环,种善因,得善果,但这善果亦非是强求而来。
你今日所为,或许已经种下了因,只是这果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我等身为佛门弟子,不便过多干涉这等看似玄奇之事,但也会在旁留意,看这一切究竟会如何发展。”
秦浩脸带笑容,“张骞出使西域后,这才使部分中原人开始了解佛教。
而我道家则起源于春秋时期,“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