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选拔制度。他深知,以往权贵们私下举荐亲信的陋习,让朝堂成了某些人的私人领地,真正有才能的人被无情埋没。于是,他力排众议,废除了这一不公的选拔方式,设立了严格的科举考试,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消息一出,许多出身寒门的学子看到了希望,他们日夜苦读,期待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为国家效力。但这一改革,却如同断了权贵们的财路。那些平日里靠卖官鬻爵大发横财的权贵们,对苏悯贤恨得咬牙切齿。朝中几位重臣迅速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对苏悯贤发起猛烈攻击。
宰相之子赵康,平日里仗着父亲的权势,在京城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如今,他安排亲信入朝为官的路子被苏悯贤堵死,瞬间暴跳如雷。在一次早朝时,他满脸怒容,在朝堂上公然指责苏悯贤:“苏大人,你这改革看似公正无私,实则是在扰乱朝纲!科举考试能选出真正的人才吗?我们举荐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经过重重考验的,你这是在全盘否定我们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他的声音尖锐刺耳,在朝堂上回荡,引得其他官员纷纷侧目。苏悯贤神色镇定,毫不畏惧,向前一步,义正言辞地反驳:“赵公子,以往选拔官员,任人唯亲现象严重,真正有学识、有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科举考试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何错之有?若继续沿用旧制,朝堂将被庸才充斥,国家又谈何发展?”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赵康一时语塞,却仍满脸不服气。
不仅如此,苏悯贤还加大力度严查官员贪污受贿案件,秉持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但凡发现,绝不姑息。一位与皇帝沾亲带故的侯爷,平日里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肆无忌惮地收受商人巨额贿赂,干预地方政务,搞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苏悯贤顶着巨大的压力,深入调查,收集证据,最终将其罪行公之于众,并要求依法严惩。侯爷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他联合其他同样心怀不满的权贵,四处散布谣言,说苏悯贤是在公报私仇,妄图谋反,还暗中指使一些人在民间煽动百姓对苏悯贤的不满情绪。
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指责和刁难,苏悯贤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改革之路必定布满荆棘,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为了宫廷的清正廉洁,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那些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