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门派义愤填膺的声讨中,苏悯贤的世界轰然崩塌。曾经,他凭借卓越的武功和高尚的品德,在武林大会上力挫群雄,登上武林盟主的宝座,备受尊崇。那时,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金科玉律,一呼百应。可如今,仅仅因为一本被盗的武林秘籍和一系列伪造的证据,他便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跌落,沦为人人喊打的阶下囚。
各大门派的掌门齐聚盟主府,他们的脸上写满愤怒与失望,一致要求废除苏悯贤的盟主之位,严惩这个“背叛武林”的罪人,还武林一个“公道”。苏悯贤被带到众人面前,他试图为自己辩解,声音中带着急切与无奈:“各位掌门,我苏悯贤对天发誓,从未盗取嵩山派秘籍,这其中必定有误会,恳请大家明察啊!”然而,回应他的只有一片质疑声和愤怒的指责。在那些所谓的“铁证”和冷幽凝精心编造的“证词”面前,他的声音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无人愿意相信他的清白。
曾经与他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武林人士,此刻也纷纷倒戈相向。在他们看来,苏悯贤已然是背叛武林的罪人,与他再有瓜葛,只会玷污自己的名声。曾经在武林大会上为他摇旗呐喊、助威喝彩的江湖豪杰,如今路过盟主府,都会朝大门狠狠地吐上一口唾沫,嘴里骂着:“哼,什么武林盟主,分明就是个偷鸡摸狗的叛徒!”那些曾经渴望与他结交、得到他指点的年轻弟子,也都视与他的过往交集为耻辱,生怕被人提及,仿佛与他沾上一点关系,都会成为自己一生的污点。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烈地议论着这件事。热闹的茶馆里,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苏盟主的惊天丑闻”,他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将故事里的苏悯贤描绘得无比不堪:“各位看官呐,你们瞧瞧,这苏悯贤平日里道貌岸然,没想到竟是这般卑鄙小人,为了一本秘籍,不惜背叛整个武林!”台下的茶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唏嘘声,或是愤怒的咒骂。
就连街头玩耍的孩童们,也受到大人们的影响,模仿着大人的口吻嘲笑苏悯贤。他们围成一圈,其中一个孩子扮作苏悯贤,其他孩子则对着他指指点点:“你这个大坏蛋,偷秘籍,不要脸!”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声音,此刻却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苏悯贤的心。
苏悯贤的画像被人从武林英雄榜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