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为重。帮衬自己的弟弟,在大哥看来,已经有些不太合适了。江思年在回信中安慰大哥,让他不要担心自己,自己在乡下一切都好,能够自给自足。他还叮嘱大哥要照顾好大嫂和孩子,好好过日子。
而江父江母这边,虽然跟着大儿子生活,但他们始终牵挂着远在乡下的小儿子。看着小儿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独自打拼,他们心中满是心疼。尽管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宽裕,他们还是会时不时地从自己的生活费中节省出一些钱,补贴给江思年。每次寄钱的时候,江母都会在信中千叮咛万嘱咐,让江思年多吃点好的,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江父则会在信中询问江思年的生活,鼓励他要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
江思年收到父母寄来的钱和信,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江父江母为了自己已经付出了太多,如今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能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好好生活,努力奋斗,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在这四年里,江思年也在乡村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闲暇之余,江思年还会和朋友们一起读书看报,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江思年日复一日忙碌于知青生活的日子里,乡村的岁月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村子里,以往总是笼罩着的那层压抑氛围,随着日子的推移,渐渐有了消散的迹象。一些细微却又意义重大的改变,如同春日里悄悄破土的新芽,在这片土地上悄然萌生。
上头的政策开始有了新的走向,对那些在特殊时期被下放的人员展开了重新审查。这个消息,像是一阵春风,吹进了村子里每一个被下放者的心中,也吹进了江思年的耳朵里。江思年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张志润大爷,他的内心笃定,大爷的平反之日已然近在咫尺。大爷和大娘被下放的这些日子,生活过得极为艰难,可他们始终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坚韧和对知识的尊重,这让江思年由衷敬佩。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喜讯就传来了。张志润大爷收到了平反的通知,他和大娘终于可以告别这片充满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