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敖听了多九公的话,不禁感叹道:“我一直觉得精卫衔石填海,实在是太傻了,肯定是后人编造的故事。今天亲眼见到,才知道自己以前的看法有多荒谬,真是见识太少,才会大惊小怪。依我看,这鸟虽然性子执着得有些痴傻,但面对如此艰难的事情,毫不畏惧,它的志向实在值得称赞。我常常看到世上有些人,明明有容易做成的事,却害怕困难、贪图安逸,一味地虚度光阴;等到年纪大了,什么本事都没有,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要是人人都能像精卫这样有坚定的志向,还怕什么事做不成呢!九公,我听说这鸟生长在发鸠山,为什么这里也有呢?”多九公笑着说:“这鸟虽然有衔石填海的奇特行为,但说到底也只是一种禽鸟,靠近大海的地方,哪里不能生存,为什么一定要在发鸠山呢?而且我只听说过八哥飞不过济水,至于精卫飞不出发鸠山,我倒是从来没听说过。”
林之洋说:“九公,你看前面那片树林,里面的树木又高又大,也不知道是什么树。我们过去看看,要是有新鲜的果子,摘几个来吃,岂不是美事一桩?”三人很快就来到了这片茂密的树林。迎面有一棵大树,足有五丈高,五人合抱那么粗,树干上没有旁枝,只有无数像稻穗一样的稻须,每一穗都有一丈多长。唐敖说:“古代有木禾的说法,看这棵树的形状,莫非就是木禾?”多九公点头道:“可惜现在稻子还没成熟,要是能带上几粒大米回去,倒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唐敖说:“往年结的稻子,大概都被野兽吃光了,地上竟然一颗都不剩。”林之洋说:“这些野兽就算嘴馋贪吃,也不至于吃得颗粒不剩。我们在草丛里找找,一定要找到,长长见识。”说完,就在各处寻找起来。不一会儿,林之洋拿着一颗大米喊道:“我找到了!”唐敖和多九公走上前去观看,只见这颗米有三寸宽、五寸长。唐敖说:“这米要是煮成饭,岂不是有一尺长?”多九公说:“这米有什么稀奇的!我以前在海外,吃过一种大米,吃了之后足足饱了一年。”林之洋说:“这么说,那米得有两丈长了,当时是怎么煮的呢?这话我可不信!”多九公说:“那米宽五寸,长一尺,煮出来的饭虽然没有两丈长,但吃了之后满口清香,精神抖擞,一整年都不想吃东西。这话不光林兄你不信,当时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听说当年汉宣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