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故事蕴含因果,劝人一心向善,切不可作恶。人心中生起的每一个念头,神明都能洞察,无论善恶都会有所报应。笨拙与聪慧,两种特质各有其因,若想改变,需从根本入手,摒弃杂念,这才是治愈心灵的良药。趁着在世之时,正该一心修行,切不可虚度光阴。要认清生命的根源,超脱尘世的躯壳,寻求长生之道,牢牢把握机缘。时刻保持内心清明,用智慧去权衡斟酌。贯通精气神的三关,填满心中的欲海,如此管教善良之人能乘鸾跨鹤,超凡脱俗。到那时,心怀怜悯,更加慈悲为怀,最终登上极乐之境。
话说唐三藏一心虔诚向佛,暂且不提有天神暗中护佑。就说那草木之灵,也来与他雅会一宵,助他摆脱了荆棘针刺,不再受萝蓏攀缠。师徒四人继续西行,走了许久,又到了冬末,正值三春时节:
万物生机盎然,斗转星移,大地回春。遍地青草发芽,河堤上柳树抽芽,满眼翠绿。山岭上桃花盛开,如红锦般艳丽,溪水在烟雾笼罩下,波光粼粼,似碧罗般明亮。历经风雨洗礼,天地间满是蓬勃的生机。阳光照耀下,花朵娇艳欲滴,燕子轻盈地衔着苔藓花蕊。山色犹如王维的画作,浓淡相宜,鸟儿的啼鸣,仿佛苏季子的口才,婉转多变。芳菲的花朵铺就锦绣,却无人欣赏,唯有蝶舞蜂歌,似乎饱含深情。
师徒四人也趁着这美景,漫步赏春,不紧不慢地前行。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座高山,远远望去,仿佛与天相接。三藏扬起马鞭,指着高山说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高,看起来就像连接着青天,直插云霄。” 行者说:“古诗里不是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只是形容山极高,高到没有其他山能与之相比,哪有真正能接天的道理!” 八戒问道:“若不能接天,那昆仑山怎么会被称为‘天柱’呢?” 行者解释道:“你有所不知,自古就有‘天不满西北’的说法。昆仑山位于西北乾位,所以有顶天塞空的气势,故而得名天柱。” 沙僧笑着说:“大哥,别跟他说这些好话。他听了,又要拿去跟别人显摆。咱们还是赶路要紧。等上了那座山,自然就知道它有多高了。”
那呆子听了,就赶着沙僧打闹起来。老师父骑着马,速度飞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山崖边。他们一步步往山上走去,只见这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