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李彦下令连夜行军。

    晚上行军速度自然大打折扣,但李彦亲自带着人来回巡视,时不时还跟士兵们聊几句。

    整支军队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好在恰逢十五,明月高悬,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纱,路倒是看得很清楚,这也给行军带来了一些便利。

    九月十六日一大早,李彦就起来了。

    夏军昨晚只休息了三个时辰,其余时间几乎都在赶路,

    原本距离魏军有两百里,现在距离魏军已经两百五十几里,并且距离还在加快。

    李彦说道:“魏军一定会派骑兵拦截我们,我们必须在九月十九日中午的时候渡过汴河!”

    刘文静问道:“来得及吗?”

    “来得及!”

    “可是汴河很宽,并不好……”

    “现在是深秋,汴河水退了很多,尤其是这一带。”哥舒星指着飞虎渡口,“当年我在这里渡过河,大半天全军都可以过去。”

    “我们渡过汴河去干什么?”刘文静还是不明白,“我们去东边去作甚,难道我们要去徐州?”

    “我们去睢阳。”

    “去睢阳作甚?”

    “不要多问!”李彦道。

    为了提高整体的行军速度,李彦当天又跟哥舒星商量,标准化宣传士兵的步子尺寸和节奏。

    关于这一点,李彦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胜利是建立在行军的基础之上的。

    哥舒星当天就严格地贯彻了皇帝的这一想法。

    第一天执行,效果尚不明显,等到第二天,整支队伍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