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赞倒是诚实,若是换做别人,早就喜出望外,并且立马要做出一些成绩来证明自己可以转正。
就算做不出成绩,也可以揽一些成绩到自己身上。
至于户部尚书做中书令,其实并不合适。
一般由吏部尚书来做中书令,也有礼部尚书做中书令的。
吏部和礼部,在不同时期,轮流做六部之首,掌握了对官员的考核权,吏部更是掌握了人事权。
至于户部尚书,虽然也很重要,一般作为宰相的副手。
例如宋朝时期,户部尚书被称为“计相”,有点副宰相的意思。
这些都是根据国家战略来做调控的,当一个朝廷需要钱,需要发展商业,需要扩大税收的时候,户部尚书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在李彦这里,公孙赞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经常向李彦汇报的也是公孙赞,因为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分配,就是国家大事。
“临时兼任,等找到合适的人选再说。”
“是。”公孙赞应了一声,“宋濂最近倒是到了京师,不知陛下有没有时间召见他?”
“他愿意来见朕?”
“臣可以去说服。宋濂是名士,只要他愿意来,天下不少人杰必然都愿意主动来陛下这里。”
“不必着急。”李彦说道,“强扭的瓜不甜,朕要的不是解渴,右相人选关乎大夏未来。朕等他来找朕。”
“宋濂对陛下前些年的所作所为有一些意见,恐怕不会主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