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可是为什么几千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仍旧弊端重重模式僵化。这不是仅仅是教师的问题。只是希望社会各界不要仅在教师节的时候想到了教育问题并做做样子表达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这正是所有节日的悲哀。好比,你过生日,觥筹交错,满汉全席,完后一片狼藉,随后你被关进小黑屋,默默等待来年再放出来再度辉煌,然后再关起来。
如果是这样,我想你宁可把那一天的丰盛平分到生命的每一刻,只要能日日得到一丝温情和问候,平平淡淡也觉得心满意足。即便取缔了你的生日,你也不在意。
静夜思(2006912)
《静夜思》
灰色星星
披露窗棂
挑灯日记
记录自己
信手
写下几行诗句
最押韵的
竟然是我的叹息
树叶静静随风飘落
梦里不知何处花火
一记浅吻
干涸了清瘦轮廓
坚守一个纯美承诺
寂寞贯彻我的生活
叛逆的野猫
幽幽在诉说
月光泼湿忧伤雨水交响
宿怨赐予灵感撒在纸上
谁在夜空划下一道硬伤
温柔只是折寿前的凄凉
一地冰霜白的诡异牵强
映着你莞尔梳妆的模样
爱情怎会是遥遥默默的守望
直到遗忘
昨天写的东西。回味一下,觉得很满意。
小时候读古诗,大一点了读现代诗,读久了就会发现怀古兴叹是诗人最喜欢干的事,而爱情友情亲情这些话题要往后摆摆。并且,一切成就卓着的诗人在他活着的年代都是境遇不顺怀才不遇甚至众叛亲离的,内心疾苦无比,不少还死的比较惨。这是否就可以反过来解释为什么当代诗坛破烂儿辈出,因为大家都活的太滋润了,写诗完全成为吃饱饭没事干故作哀怨的扯淡。诗歌基本上也被歧视的山穷水尽,连高考作文都注明“文体自选,但不得写诗歌”。可见对诗歌的封杀已然从娃娃抓起。孩子们看到诗兴许还要讥讽:把散文去掉标点拆成一行行就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