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醇厚混着核桃的香,末了还有股若有若无的药草气,直往人鼻梁里钻。
队伍最前头的老者正是陈老汉,他怀里抱着那只缺角的青瓷碗——还是当年小沙弥送他的,碗底隐约能看见\"灵山供养\"的暗纹。身后传来孩童的嬉闹声,两个虎头虎脑的小子正用树枝在地上画锅,争着说自己能喝三大碗。忽然听见山门前传来铜铃响,就见八个小沙弥抬着朱漆木盘出来,盘里整整齐齐码着新制的柏木勺,勺柄上还缠着红丝带。
三、 辰正·金波流转
\"施主请接粥。\"了尘师父的声音像浸了松露的温酒,他手中的柏木勺刚探入锅,就见八宝在沸汤中沉浮:赤豆已煮得开裂,露出沙糯的内里;桂圆肉蜷曲如琥珀,核桃碎泛着油光;最妙的是那松针,细如发丝却韧性十足,在粥里舒展如绿云。陈老汉的青瓷碗刚接住粥,就觉碗底一暖,抬头正撞见了尘师父眼中似有金光流转——当年那个在雪地里奄奄一息的小沙弥,如今已是寺里的首座。
\"爷爷,你的碗会发光!\"隔壁张婶家的虎娃突然指着碗叫起来。众人细看,却见粥面浮着层薄如蝉翼的金膜,随着热气波动,竟在碗中映出灵山诸峰的倒影。陈老汉突然想起三十年前那个雪夜,小沙弥曾说:\"这粥里熬的是灵山三百六十峰的云雾,喝下去能看见自己心里的山。\"
队伍里突然传来骚动。西市王婆子扶着个面色青白的妇人挤过来,怀里的孩子正咳得浑身发抖。妇人衣襟上还沾着夜露,显然是从城郊急赶过来的。了尘师父见状,亲手舀了勺粥,却在递出前悄悄捻了片松针放入碗底:\"这位施主,令郎可曾见过凌晨的灵山日出?\"妇人一愣,摇头间已泪湿衣襟——丈夫去年进山采药再未归来,她独自带着孩子在破窑里熬冬,哪里见过什么日出。
四、 巳初·松针化雪
当妇人的嘴唇触到碗沿时,怀里的孩子突然睁开了眼。滚烫的粥滑入喉咙,竟带着股清冽的松香,仿佛把整个冬天的寒气都化成了春水。孩子的小手突然抓住碗沿,亮晶晶的眼睛盯着粥里浮沉的松针:\"娘,像像爹爹编的草船。\"妇人一怔,想起丈夫生前常给孩子编草船,用的正是灵山的松针。
更神奇的事还在后头。当孩子喝完最后一口粥,原本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