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后,供奉的佛像庄严肃穆。僧人们每日早晚课诵,诵经声在山谷回荡,令人心生敬畏,仿佛能洗涤心灵。
保安院规模逐渐扩大,成为重要佛教修行场所,吸引着不同地区、阶层、年龄和背景的人。他们有的为求心灵慰藉,有的为学佛法智慧,有的为表达虔诚。在保安院,信徒可参加法会、诵经、禅修等活动,不仅感受佛教庄严神圣,还能净化心灵。同时,保安院也成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了佛教文化传播与创新。
四、朴雅之韵:保安院的修行日常
保安院建筑风格独特,虽不宏伟壮观,但古朴典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如一幅山水画卷。僧舍用当地木材和石材建造,屋顶瓦片错落,墙壁纹理清晰,尽显自然美感。禅堂布置简洁庄重,蒲团整齐,墙壁挂有经文和画作,营造出宁静氛围。佛殿是核心建筑,外观古朴,内部装饰精美,佛像慈悲庄严。
院内僧侣生活简朴规律,遵循佛教戒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晨,他们起床洗漱后便去佛殿早课,诵经礼拜,为众生祈福。早课后去田间劳作,种植蔬菜粮食,体验劳动乐趣,感受生命力量,培养对生命的敬畏。
午后禅修,他们排除杂念,反思言行,控制内心,提升精神境界。傍晚晚课,回顾一天修行,感恩佛菩萨庇佑,忏悔过错,提升品德修养。
此外,僧侣们还走出寺院,到周边村庄和城镇讲经说法,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解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结合生活实例让人们易于理解。他们还帮助贫困之人,践行佛教慈悲精神,得到百姓认可尊敬,使保安院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岁月沧桑:保安院的兴衰沉浮
然而,历史变迁,保安院未能幸免。数百年繁荣后,社会局势巨变,朝代更迭、战争爆发,灵山地区陷入动荡,保安院成为战乱受害者。许多建筑被战火摧毁,佛殿屋顶烧毁,佛像破坏,僧舍洗劫一空,只剩残垣断壁。
除战乱外,灵山地处山区,自然灾害频发,洪水、地震等不仅破坏寺院建筑,还威胁僧侣生命。许多僧侣在灾害中丧生,幸存者无奈离开。
随着时间流逝,保安院逐渐荒废,曾经热闹的寺院变得冷清,杂草丛生。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未变,当地百姓仍记得其繁荣,闲暇时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