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村口,看着乡亲们纷纷从家里走出来,瞅着这光景,大伙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神情,就像是自家酿的好酒被人夸上了天,心里别提多美了。王大爷吧嗒着旱烟袋,眯着眼笑着对我说:“咱这旮旯地儿,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想到藏着这么多好东西,这下可得让更多人知道知道。” 我听着,心里也是热乎乎的,暗暗发誓一定要带着大伙把村子发展得更好。
随着科技和旅游的热潮在村里扎根,我跟乡亲们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来时,大家对我这个外来户还有些生疏,背地里悄悄议论我到底想干啥。现在啊,走在路上,大伙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拉我去家里喝茶。我心里明白,这是大伙认可我了。
就说种地这事儿,以前村里人种地全靠老经验,收成一直不咋样。我在大学里学过农业知识,就一家一家上门去,跟大伙唠嗑,把新技术、新法子一点点教给他们。一开始,有人不信,李大叔就皱着眉头跟我说:“娃啊,咱祖祖辈辈都这么种地,能行不?你这新法子,不会是纸上谈兵吧?” 我拍着胸脯保证:“叔,您信我一回,先拿一亩地试试,不行我负责!要是收成没变好,我给您家干一年农活!” 李大叔半信半疑地照做了。到了秋收,他家那亩地的收成比往年翻了一番还多。那天,李大叔拎着一篮子自家种的果子跑到我家,紧紧握着我的手,眼眶泛红,声音都有些颤抖:“娃啊,你可真是咱村里的大功臣!俺家那几亩地,以前咋折腾都没啥起色,现在按你说的法子来,嘿,这果子又大又甜,收成好得让人不敢相信,俺都不知道咋感谢你,以后你就是俺家的大恩人!” 我笑着接过果子,心里满是成就感。
咱村里还有个张婶,是个热心肠。有一回,村里组织大扫除,准备迎接一批重要游客。张婶忙前忙后,一会儿给大伙递水,一会儿又帮忙扫大街。休息的时候,她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扇着扇子,感慨万千地说:“说起来啊,以前咱老是眼馋外头的繁华,觉得外面啥都好,现在再瞧瞧,咱自家这村里头,才是真正的好地方。山清水秀,邻里乡亲互帮互助,这心里头啊,比吃了蜜还甜呢!” 旁边的几个婶子也跟着点头,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村子的变化,那画面,暖烘烘的。
我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村子有今天这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