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心比那石头还硬,志比天高。咱不躲,不闪,肩并肩,手挽手,就像那老槐树根,盘根错节,紧紧相连。汗水滴进土里,滋养了希望;眼泪咽进肚里,化作了力量。
“难?难咱就一块儿啃!” 我清了清嗓子,声音粗犷,透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咱农民嘛,啥风浪没见过?土里刨食的日子都过来了,这点坎儿,算个啥!”
村里的老张,皱纹里藏着故事,听了我的话,笑眯眯地接茬:“对喽,咱有的是力气,缺的是法子。法子是人想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咱心齐,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李大婶正擦着汗呢,她手上的茧子厚实得像她的性格,一听这话,把毛巾往肩上一搭,粗声粗气地说:“俺虽是个妇道人家,但也知道,只要咱团结,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断。咱一起使劲儿,就没有咱干不成的事儿!”
孩子们放学回来,也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加入进来,小手拉大手,眼里闪着光:“我们也要帮忙,让村子变得更好!”
就这样,我带着大伙儿,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坚韧铺就道路。夜深了,灯火阑珊处,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有人还在借着微弱的灯光,修补白天游客步道坏了的地方;天亮了,第一缕阳光照进的是大家坚定的脸庞,新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我们的故事,就像这片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却又深深扎根,触动人心。
忙活了大半年,咱那十八巅和奶奶洞啊,就像从画儿里蹦出来似的,亮堂堂、水灵灵地站在了大伙儿眼前。溪水清得能照见人心底儿,大伙路过的时候,都忍不住蹲下来,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啧啧称奇;林子绿得跟翡翠似的,风一吹,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曲欢快的乐章;瀑布轰隆隆地响,跟咱村的好日子一个调儿 —— 响亮又带劲儿!那洞子,嘿,走进去就像进了仙家府邸,神秘得让人心里头直痒痒,村里几个调皮的孩子,总想着偷偷溜进去探险。
这一下子,游客们跟赶集似的,一波接一波往咱村涌。老少爷们儿一看,嘿,机会来了!有的张罗起了农家乐,锅碗瓢盆响当当,做的都是地道的农家味,香飘十里。老王家的媳妇,天不亮就起床杀鸡宰鸭,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嘴里还念叨着:“可得把这些城里来的客人伺候好了。”